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试题 >> 正文
 
2010考研政治理论训练题及答案
整理自:文都教育 2009-10-11 21:51:22
性认识的组成部分,“跟着感觉走”是唯心主义经验论的命题。感觉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跟着感觉走”否认了理性,所以这又是一种否定理性作用的观点。选项B、C与题干不符合。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跟着感觉走”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没有人本主义方面的意思。

  12.【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辩证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点,答案是B、C。选项A、D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明显的干扰项。

  13.【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综合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按图索骥”的成语是教条主义的著名命题。它没有看到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主张照学书本,生搬硬套。A、B、C、D均符合题意。2003年的第33题,以“按图索骥”为材料,考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材料分析题。

  14.【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辩证过程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该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强调考生要注意加强知识的综合性的记忆理解。

  15.【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主体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把握和理解。试题中的“眼看”属于感性认识,职业背景属于理性知识和已有的认识。不同职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感性认识,并体现了认识的能动性。C项的错误之处在于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颠倒了,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16.【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的内容。本题比较简单,即使考生不知道非理性因素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也可以用排除法将D项排除掉,因为D项讲的是辩证思维方法,因此可得出正确选项是ABC项。

  17.【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理性因素的作用有:解释作用、指导作用、预见作用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试题问的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所以答案是AD。

  18.【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的理解和把握。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于认识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以及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条件下的局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因此,ABC项都是正确答案,D项的错误在于只承认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而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19.【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全面把握。本题中四个命题均从特定角度反映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20.【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项),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项)。选择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AD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应当排除,只有B项和C项反映了马克思这段话的原意。此题不难,即便考生没有读懂马克思的话,也能找出正确选项。

  21.【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把握。就二者的关系而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理性认识则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本题选AD,至于其他选项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无关,所以不选。

  22.【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的知识点。真理的客观性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在本题中,选项D是不对的,真理之为真理不是由大多数人认同的公共性所决定的。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讲的是真理的功能,所以不选C。

  23.【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特点,具体是主体对客体的信息选择问题。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表现为主体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思维活动还要对信息进行自觉的、能动的选择。人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它既要受被反映客体的制约,也要受逻辑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制约,还要受到人的感觉器官的制约。

  24.【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认识问题的理解。“熟知”即对事物的熟悉、了解,但并不意味着对其本质的正确把握。“真知”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A、B、C项都是可能的。D项不恰当。真知不一定首先是熟知。

  25.【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发展的过程,具体是考查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

  认识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比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更伟大的一次飞跃,而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之所以更重要,就在于通过这次飞跃,使理性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认识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使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选项ABC均选。至于选项D不是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所能解决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事物主客观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26.【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选项A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先验论是唯心主义的,因此不属于唯物主义。BCD选项都准确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27.【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选项ACD都是关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意义的正确表达。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本身就包含着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一环节,所以不能改变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只是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故而不选B。

  28.【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问题。题干重在说明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运动的关系。由于革命的运动是人的高度自觉的运动,没有革命的理论的指导是产生不了的。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因为理论包括革命的理论,从其产生的总根源来说,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实践的理论总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并没有否认理论与实践的根本观点,只是强调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辩证关系,所以不能认为这句话“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所以本题选BC。

  29.【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真理与谬误概念的正确理解。A选项的后半句话即“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是对的,但不能由此得出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的结论,所以选项A不选。选项C指出了真理转化为谬误的具体条件,与题意一致。选项D指出谬误转化为真理的条件,与题意相符。B选项是错误的,因为在同一范围内,对于同一问题的同一回答,不能既是真理又是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在同一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不能转化,否则真理就没有绝对性了,所以选项B不选。依据上述分析,本题选CD。

  30.【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四个选项都指出了真理与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选项A指出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选项B指出真理和价值侧重点不同从而指向性的不同,选项C指出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以及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选项D则是指出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检验标准,所以四个选项全选。

  31.【答案】BCD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真理的条件性或曰具体性的理解。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是讲真理的条件性。A项明显的是错误的观点。真理的具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把具体性理解生动的形象,这是艺术上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所以选项A混淆了两种意义上对具体的理解,故而不选。B项是说真理是发展变化的,C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项更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BCD项符合了列宁的原意,是正确的选项。选项BCD都准确反映了真理条件性或曰具体性的含义,即真理的具体性是与真理适用的范围、条件、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相关的,正因为这样,真理不具有抽象不变的公式。

  32.【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的正确理解。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实在性)、普遍性的特点,并且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在本题中选项BD是一个意思,因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也就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是不同的表述。

  33.【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实践和实践证明是人类的自觉活动,逻辑在这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由于实践检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实践证明的过程中,要不断发挥逻辑证明的作用。选项ABCD,准确反映了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是正确的。

  34.【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价值的概念和特征。以上各项都是价值的特性即主体与客体性的含义及其关系的正确表述。

  35.【答案】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价值评价问题的知识点。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对个人或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36.【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37.【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教条主义是指理论脱离了实际,结果是“左”的和“右”的错误,其根源都在主观脱离客观。认识和实践的脱离,不必然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38.【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的理解把握。选项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真理性的表述。归纳方法的不完满性,同样是强调感性认识的局限,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A、C、D选项符合题意。

  39.【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价值理论的掌握,具体是考查价值的客观性问题。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选项B、C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

  40.【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价值理论的认识。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价值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主体的需要和要求;另一个是客体的某种性质、性能。价值既有客观性,也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内在统一的。选项B、C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

  41.【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价值理论的认识。对客体实际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科学的价值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主体为了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评价,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称为客体,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选项A、B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

  42.【答案】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知识点。选项AB是正确的关于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表述,但题干问道的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所以不选。选项CD是正确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述。

  43.【答案】BC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是折衷主义二元论的命题,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典型命题,C项是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答案是BC。关于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是第一章最重要知识点之一,历史上也多次考到。考生应该加强掌握。

  44.【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掌握,具体是要注意区别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一种哲学形态,其特点不仅在于主张意识第一性,而且主张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题中,“感觉”、“被感知”、“经验”、“心”都属于人的主观精神,所以都属于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45.【答案】A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客体概念的理解。客体不等于是客观事物,客体是客观事物中的一部分,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或者说是纳入到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客观事物。选项B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4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劳动对象B。劳动者技能的高低

  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

  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

  4.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

  C。改革D。生产力发展

  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

  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

  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

  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

  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

  1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社会生产

  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

  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社会形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

  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

  C。人民的群众的思想

  D。统治阶级的思想

  13.社会意识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C。人民群众的意识

  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D。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8.决定国家性质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意志

  1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20.经济基础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21.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2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3.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24.在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着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之中

  B。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意志

  C。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完全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D。任何人的意志都只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不能有自由

  25.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5)()

  A。生产实践B。劳动工具

  C。语言D。精神文明

  2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和更新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纯粹的物质生产过程

  B。纯粹的精神生产过程

  C。纯粹的人自身生产过程

  D。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27.“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论观点

  D。历史辩证法观点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

  A。生产力水平的不同

  B。先进文化的不同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D。文明水平的不同

  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30.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本题难度系数为0.75)()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

  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

  31.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