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7:柳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学科说明.doc
八、样卷
历 史
(考试时长:60分钟 试题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识记:0.9)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2.右图是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
(理解、识记:对空间观念,多种渠道获取复信能力的
考查0.6)
A.秦国;韩国 B.齐国;楚国
C.秦国;楚国 D.魏国;赵国
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是指汉武帝实行(理解:阅读理解能力0.75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识记:0.8)
A.苏轼 B.颜真卿 C.柳公权 D.王羲之
5.既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第一功臣”,这个人是(识记:0.75)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左宗棠 D.梁启超
6.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期间发展最快的是(识记、理解:0.8)
A.军事工业 B.钢铁业和采矿业
C.农业和旅游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7.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写的历史事件是(理解:0.9)
A.挺进大别山 B.红军长征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胜利会师
8.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识记:0.9)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我国的代国歌是(识记:0.93)
A.《义勇军进行曲》 B.《松花江上》
C.《毕业歌》 D.《游击队之歌》
10.右图是1949—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示意图,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理解,获取信息能力:0.8)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1.山歌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首山歌最有可能创作于(理解:0.72)
A.抗美援朝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2.在欧洲某个时期,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理解:0.8 )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3.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伟人怀有特殊的感激之情。这位伟人是(识记、理解:0.8 )
A.尼克松 B.丘吉尔 C.林肯 D.克林顿
14.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突出特点是( 识记、理解:0.70 )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运行
C.调整资本主义制度 D.遏制法西斯势力
15.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理解; 0.75)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跨国公司急剧增加
C.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D.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0分,请把答案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16.(12分)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识记、理解、运用:0.60)
材料一 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经济方面,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社会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
材料四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分)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哪两次社会改革?(4分)这两次改革对两国产生的相同积极作用是什么?(2分)
(3)材料四中我国的“农村改革”指什么?(2分)根据材料概括其历史作用。(2分)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识记、理解、运用:0.60)
材料一 19世纪起,英国工业迅速发展,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 1926年中国勉强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仍以传统的展品生丝、茶叶、江浙绸缎、江西瓷器、福州漆器为主……不少展品获奖,但这些奖项并不代表着褒扬和反映我国当时社会经济各方面最新成就。“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
材料四 我国在空间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主要依靠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赛会得奖。实赖祖宗先人之荫庇,非我今日之德能”的感触。(2分)
(4)材料四与第几次科技革命相关?(2分)谈谈此次科技革命特点?(2分)
18(8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识记、理解、运用:0.55)。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1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2分)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2分)
2017年柳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历史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D C D B A A B C B C B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2分)(1)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分)
(2)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2分)日本明治维新;(2分)相同积极作用: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意正确即可酌情给分,2分)
(3)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迅速增加。(2分)
17.(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2)强大的科技实力。(2分)(3)旧中国落后,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传统的手工业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必须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增强竞争力。(2分)(4)第三次科技革命;(2分)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2分)
18.(1)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润;支持军事工业发展(2分)。(2)改变官制(或改变政治制度)。(1分)失败。(1分)(3)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意革命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