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竞争率“3841:1”揭示的待遇罅隙
|
|
整理自:天府早报 2009-10-25 10:10:24 |
公务员竞争率“3841:1”揭示的待遇罅隙 ■陈志 2010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名于24日24时结束。报名系统信息显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主任科员以下职位一路高热不退,最终以3841:1的竞争率成为最热门职位,让人唏嘘不已。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显示出当下从事公务员工作具有其他工作无法媲美的优越性。当前,城市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竞争压力更是日盛一日。许多城市居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却随时面临着失业、下岗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这种危险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个人工作不认真不努力而产生,而是因为许多其他非个人因素。像企业经济性裁员、效益不好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务员却不会面临这些隐忧。 其次,从收入上说,公务员的平均收入要比其他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高得多,收入在体制层面上得到了确保,虽不能说是“铁饭碗”,但收入相对是“风吹不走雨刷不掉”的。在许多人看来,当公务员,可以不需要特别努力,也不需要特别突出,只要不犯错误,把本职工作干好,相应级别的待遇就会如期而来。 再次,公务员各项福利普遍比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好,也是从体制上予以充分确保的。比如,看病难、看病贵目前已经成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害”。而这些市民,往往享受不到公务员享受的那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而作为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难免会生疮害病,享受不到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生命健康安全自然无法得到保障。而公务员却相对有着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可以说,如果不是公务员这项职业的稳定性、压力程度、待遇以及相关的身份附加值等等相对比其他行业好,人们哪还会都盯着公务员?然而,将公务员岗位放在整个社会中来理性看,人们对公务员职业趋之若鹜却并非一件好事。全国人大代表、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曾指出,博士、硕士,学外语、学化学的若都在机关里做些收收发发的工作。都吃财政,都不创造生产力,这意味着社会的倒退。 因此,面对公务员考试出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政府决策部门绝对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整合或者完善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利益分配体制以及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的体系,从而弥合公务员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罅隙,要让其他劳动者也有着像公务员一样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要让公务员那样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身份认同感覆盖到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彼此一视同仁。 唯其如此,人们才不会将公务员这项职业单独割裂开来,从而才不会出现千军万马过公务员之“独木桥”,而选择去其他领域、行业发挥才能,才会创造更多生产力,社会才会更快进步。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