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始终是很多考生感觉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因为对于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让很大一部分理科比较薄弱的考生“闻之色变”。其实,很多典型例题都在悄悄揭示考题中内含的规律,考生如能将这些规律发现并掌握,在考场之上定会如鱼得水,大有裨益。
一、注意特殊选项
数字推理是整个公务员考试中阅读量最小的模块,同时也是信息量最小的部分。由于信息量不够,这一部分本身就需要考生耐着性子去试验各种数列的规律,而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又偏偏及其“散乱”,几乎每一道题都是单独的一种小题型,已有的规律直接套用往往也难以迅速得到答案。但有一种小技巧,仍然有助于快速“猜”中正确选项。请看:
【例题1】2007年北京市应届第1题
2,13,40,61,( )
A.46.75 B.82 C.88.25 D.121
【答案】:A
【解析】:这是一个运算递推数列,其递推规律为:
13=2×6-1,40=13×3-1,61=40×1.5-1
因此所求项应为61×0.75-1=46.75。
【例题2】2007年北京市社招第5题
323,107,35,11,3,( )
A.-5 B.1/3 C.1 D.2
【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运算递推数列,其递推规律为:
323=107×3+2,107=35×3+2,11=3×3+2
因此所求项应为1/3。
【例题3】2008年北京市应届第9题

A.46 B.20 C.25 D.-3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拼图”类型的,数图推理,最中间的数字等于两对角线上数字差的乘积,即:
12=(8-2)×(4-2),5=(2-1)×(8-3)
因此所求项应为(13-10)×(11-12)=-3。
以上几道例题的正确答案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比较特殊的数,小数、分数、负数……一般来说,在数字推理中如果发现某道题目的选项中出现了这一类的特殊数字,包括0、无理数等,那么这些数字通常情况下很有可能是正确答案。因为命题人不会无缘无故在选项中设置一些非常规的数字,并且当正确答案是特殊数字时,错误选项不太容易也设置成特殊数字,因此一般会将干扰选项设置成正整数。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选项中出现了小数、负数、分数、无理数、零这类的数字,要引起重视,有可能是正确选项。
二、关注新式题型
北京市考试的数字推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每年除了要考5道数列推理之外,还会考5道数图推理。在以往的考试中,数图推理最常考的两种类型是“饼图”和“拼图”,也就是圆圈型的数图推理,这种题目往往要计算对角线上的数字关系。但在2007年社招考试中,数图推理采用了新的题型,九宫格式,很多考生不知从何入手。2009年应届生考试中,九宫格题目再次出现。作为新诞生的题型,在最近两年的三次考试中,已经出现了两次,考生应该给予比较大的关注。至于九宫格题目的解法,其实和以往的数图推理题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仍然是观察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只不过这时候需要观察的是横排或者竖排的三个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罢了。
【例题4】2009年北京市应届第7题
A.27 B.8 C.21 D.18
【答案】:D
【解析】:每一横排的运算规律如下:
21-3=6×3,81-27=18×3
因此空缺的数字应为(63-9)/3=18。
绝大多数九宫格型的题目,只需要观察横向三个数字的运算规律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极个别的题目可能会需要纵向上的计算。其实九宫格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并不少见,在图形推理中就曾经多次出现九宫格题目,这里只是把图形换成了数字,因此某些图形推理九宫格的技巧与规律,考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在数图推理九宫格题目当中,或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看清相似题目
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备考材料,命题规律就体现在真题中,经典题目也常常会一考再考。
【例题5】2008年北京市应届第15题
甲、乙两人年龄不等,已知当甲像乙这么大时,乙8岁;当乙像甲这么大时,甲29岁。问今年甲的年龄为几岁( )
A.22 B.34 C.36 D.43
【答案】:A
【解析】:这道题在国考和京考中都曾经出现过,除了数字有变化外,内涵完全一致。请看北京市2006年外招第15题:
小鲸鱼说:“妈妈,我到您现在这么大时,您就31岁啦!”大鲸鱼说:“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你只有1岁。”请问小鲸鱼现在几岁。
对这种题目只需要应用数图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容易看出题目中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恰好是甲乙(大小鲸鱼)年龄差的3倍,则甲乙二人年龄差是7岁,今年甲的年龄为29-7=22岁。
【例题6】2008年北京市应届第25题
商店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所用费用相等,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每千克的费用分别为4.4元、6元和6.6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
A.4.8 B.5 C.5.3 D.5.5
【答案】:D
【解析】:请先看2005年北京市社招第24题:
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的糖所用的钱数相等,已知甲种糖每千克6元,乙种糖每千克4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 )元。
08年的题目除了将糖的种类由两种变成三种之外,与05年的题目没有差别。由于买糖的费用相等,那么不妨设每种糖都只买1元,根据题意可得什锦糖成本为:

如果考生之前已经做过真题的练习,那么如果考场上出现了这种原题重现的题目,就可以省掉思考时间快速解决了,因此真题的这一小功用也不可忽视。
但有一点要注意了,曾经考过的经典题目,有可能以原题的形式重现,也有可能以“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按照旧题目的方法来解决,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考生在考场上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之时,一方面应该感到开心,因为比较熟悉的题目解法是已经掌握了的;另一方面更要提高警惕,可能会有小小陷阱隐藏其中。很多考生都曾经在这方面吃过亏,所谓前车之鉴,应引以为戒。
除却题目会重复以外,数学运算这一部分,技巧也有很多,尾数原则、整除性等都是常用的方法,而这些技巧仅靠空谈是无法掌握的,需要考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熟练、提高。总的来说,数字推理也好,数学运算也罢,都离不开平时的勤奋练习。数字敏感度如何培养,技巧方法如何熟练,归根到底只有练习一种途径,投机取巧的办法是不会有的。考生仍需要端正心态,把握住冲刺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