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的“双刃剑”效应
网络是个好东西。它给民意表达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便捷的大众路径。实践也证明,网络民意利用“吸引眼球”的优势,确实揭发了一些不良现象,并督促解决了一批问题。从“正龙拍虎”、“久耕托市”,到不久前的“王帅帖案”,网络的仗义执言可谓快意情仇。正当大家击节叫好时,一则“被拐帖案”就像泼了一盆凉水,再一次击中了网络“民意”的软肋。(先行教育注:“被拐帖案”——网民“老虎庙”题为“人大代表和公安局长勾结一起倒卖民女”的博文,听起来多么耸人听闻,有近万网友为之义愤填膺,经过一番内查外调后,已被证明是一位“父亲”的杜撰。)“民意”如此被挥霍,无疑在削弱网络传播的公信和威信。
网络“民意”对社会进步正在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力,其远大前程更是不可估量。可是,其越是有力有益,其境况就越是危急和让人焦虑。维护网络民意的公信力其实不难,不外乎自律、纪律和法律。“老虎庙”当时只要稍加核实,就是自律;网站稍加提醒,即是纪律。而最后,维护网络自由,还得靠建立健全法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