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这个题目很熟悉,但又怕把握不好写偏
下午14:30,申论正式开始。总共13段材料。大意是:2009年2月1日,瑞典电视台TV-4播出了一则“活拔绒”节目,画面为鸭、鹅等家禽被生生拔掉毛的场景,报道指出,已经承认销售或生产“活拔绒”的企业有34家,而其中16家为中国企业。这一消息导致中国羽绒企业遭遇“寒流”,羽绒制品库存陡增。针对此种情况,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展开调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澄清。而国内一些专家、企业老总则分析瑞典的行为不仅是动物保护行为,也可能是一种国际保护主义行为。中国目前在家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空白。多家媒体载文评论这次事件。
要求写的题目有四:要求针对1-6段材料,说下“活拔绒”事件的过程(不超过400字);要求针对7-13段材料,分析下几家媒体载文观点的异同(不超过300字);要求对中国政府及羽绒行业协会提些有针对性、合理性及可行性的建议(不超过300字);根据文中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在网上发出的“不要再继续宣传和生产活拔绒制品”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1000-1200字。
利用30分钟时间,小李看完了13段材料,对前三个题目,感觉还算顺手,但第四个到底从什么角度写也是最符合的,小李心里有点没底。这样不给限制的题目,一不小心就有写偏的危险,虽然有时候兵行险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可能因为跑题而被严重扣分。
尽量把字写的公正些,尽量不涂改卷面,尽量把时间安排妥当,小李提前20分钟完成任务。
走出考场,小李看到了不少这样的考生:他们年龄大概在30-35岁之间,手里拿着公文包,指头里夹着准考证,头发梳的很整齐,走路也很有气势,也许他们都已经有很好的工作,但他们还依然奋战在公务员这条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