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业
主要南北铁路干线。主要东西铁路干线。主要铁路枢纽。
重要公路干线,高速公路。
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珠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松花江航道。
主要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高雄、
香港。
2.旅游业
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
(七)地域差异和地理分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划分。
(八)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西部开发的意义、优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九)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旅游业。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居民。经济。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东部山区、西部平原。自然资源
和主要农产品。工业发展的特点。旅游业。主要城市。
四、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及其组成。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的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大林区。我国
主要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水能的
特点、分布。核能及其特点。
能源的消费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生产的发展。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协作条件;劳力和技术因素;环境
因素。
工业布局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区位因素。
我国的主要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沪宁杭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
(五)人口和城市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三大宗教的分布。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其产生的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我国城市的发展。
(六)人类和环境
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自然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
题。
主要自然灾害:洪涝、海啸、寒潮、热带气旋、干旱、滑坡和泥石流。
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政 治
一、哲学常识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运动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及其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质、量、度。量变和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持内外因相统一的观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热情支持新事物,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7.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四)实践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3.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五)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3.理想的类别和作用。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艰苦奋斗。
二、经济常识
(一)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的
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
4.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
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2.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
(四)公民的经济生活
1.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税收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3.储蓄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个人理财。
4.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
1.世界市场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顺差和逆差。
三、政治常识
(一)我国的国体
1.国体。国家职能。民主与专政。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对内对外职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治
保证。
4.“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二)我国的政体
1.政体。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集中制。依法治国。
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政党制度
1.政党及其特征。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
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四)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职责和义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
则和民族区域自治。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
(五)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
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时事政治
(一)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二)年度间(上年七月——当年六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IV.参 考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于
A.浙江余姚 B.西安半坡 C.陕西蓝田 D.云南元谋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规定的标准字体是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行书
3.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A.福建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4.19世纪末,日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是
A.山东 B.长城以北 C.福建 D.广东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的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B.土地国有
C.减租减息 D.赎买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7.1960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B.完成三大改造任务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
8.16世纪宗教改革中,主张先定论的是
A.但丁 B.加尔文 C.马丁•路德 D.达•芬奇
9.英国1688年政变的结局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处死查理一世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
A.仿照西欧样式建立海军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生活习惯西欧化 D.废除农奴制
11.19世纪末,在非洲侵占殖民地面积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比利时
12.1993年11月,欧洲12国组成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
13.气候的三大要素是
A.湿度、气压、风力 B.气温、降水、气压
C.气压、气温、湿度 D.风力、降水、气温
14.衡量地表形态的高度标准是
A.丘陵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
B.高原绝对高度一般在2000米以上
C.山地相对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D.平原绝对高度一般在50米以下
15.当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我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华南一带进入梅雨季节 B.冷空气加强并频频南下
C.白昼越来越长 D.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16.我国一些大城市在利用地下水资源时,为避免地下水漏斗区的出现与城市地面的下沉,
采取了回灌等措施。这一实例说明了
A.人地关系始终是对立的 B.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可协调的
C.地下水的数量是恒定的 D.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不变的
17.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范围最广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8.下列四组资料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A. B.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气温
6.9
13.7
24.7
21.2
气温
3.7
13.1
25.1
22.8
降水
79
72
18
65
降水
48
135
146
97
C. D.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气温
5.2
7.2
14.4
9.6
气温
-2.9
7.7
18.8
8.2
降水
57
64
76
68
降水
32
40
84
39
19.当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30′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降低农产品价格 B.开拓市场
C.丰富农产品品种 D.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1.工业部门布局与自然资源联系最紧密的是
A.冶金工业 B.水力发电 C.化学工业 D.机械工业
22.根据各概念之间相互关系,右图中I、II所指的是
A.太阳能、地热
B.煤、海洋能
C.沼气、石油
D.天然气、核能
23.受寒潮和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大的地区是
A.南亚 B.欧洲南部 C.非洲南部 D.美国中部和东南部
24.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
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就会有截然不同
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5.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发生在1978年的这场讨论为改
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能够把各种意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B.实践能够把现实变为理想
C.实践能够把各种现实情况加以比较
D.实践能够把观念变为现实并加以比较
2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
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
的片面性,即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原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27.在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中,运动员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基础。只要顽强
地拼搏,即使失败,也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意志和精神体现了
A.意识对身体的最终决定作用 B.意识对自我的激励作用
C.意识的能动作用 D.意识对身体状况的反映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多变”的原因在于
A.居民收入的变化 B.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快
C.市场供求的变化 D.商品功能的变化
29.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的价值来源是
A.技术 B.资本 C.劳动 D.自然资料的属性
30.“一要吃饭,二要建设”这句话表达了要处理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关系,这种关系是指
A.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B.扩大再生产和社会物资储备的关系
C.消费和储蓄的关系 D.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1.就长期性和根本性而言,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增加就业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也是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08年2月28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
在介绍我国3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的7个巨大成就时,第一个被介绍的就是确立了依法治
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A.我国政府的所有机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政
B.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也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D.祟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4.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在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是
A.联合国大会 B.国际法院 C.安全理事会 D.秘书处
35.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各方面都有适当的比例。代表中,少数民族
代表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一事实
集中反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平等原则
C.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民族融合原则
二、非选择题:36~41小题,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6.(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然则鼓民力奈何?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
至于近世,则欧罗化(欧洲)国,操练形骸,不遗余力;饮食养生之事,医学所详,日
以精审。
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于指不胜指。
而沿习至深,害效最著者,莫若吸食鸦片、女子缠足二事……孰知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
以之窳,胥于此焉。
摘自严复《原强》
(1)材料中所说的“民力”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出当时贻害民力最甚的礼俗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说出“鼓民力”的具体措施及其目的。
37.(13分)阅读下述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一位(英国)政论家说:“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交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
国家相互服务……商品的自由交换必将盛行于各地。我们对他们的原料敞开大门,同样,他
们的港口也将对我们大大敞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