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招警考试 >> 黑龙江招警 >> 文章正文
 
2009年政法招考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doc
整理自: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09-7-20 21:22:53
第四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

一、宪法关系及其特点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

三、宪法的作用

 

第二章 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

 

第一节 宪 法 制 定

一、宪法制定概述

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

 

第二节 宪 法 实 施

一、宪法实施概述

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实施的意义。

二、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体制;宪法解释的程序;中国宪法的解释。

三、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一、宪法保障的概念

二、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内容;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 家 性 质

一、国家性质概述

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
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内容;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政权组织形式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第三节 选 举 制 度

一、选举制度概述

选举制度的概念;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中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三、中国选举的民主程序

选举的组织;选举的程序;罢免和补选。

 

第四节 政 党 制 度

一、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政党与近代民主政治。

二、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要素。

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宪法规定;中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中国的现
行行政区划及其变更的法律程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

 

关的自治权。

四、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任务;基层
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概念

公民的概念;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公民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
定主体的权利。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外国人的权利保护

 

第五章 国 家 机 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特点

国家机构的定义;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的历史发展;国家机构的体系。

二、中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和任
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法律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特殊的身份保障;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的义务。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三、国家主席的职权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四、国务院的职权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人民
法院的审级制度。

二、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

 

第三部分 中 国 法 制 史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夏朝的建立与中国法律的产生;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立法概况

禹刑;汤刑。

三、刑事立法

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刖),宫,大辟。

四、司法制度

天罚与神判;监狱。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吕刑》;九刑;周公制礼;礼与刑的关系;宗法制度。

二、刑事立法

主要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契约:质剂,傅别;婚姻: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礼,七
出(去),三不去;嫡长子继承。

四、司法制度

大司寇;狱,讼;五听。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

一、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铸刑书于鼎”;邓析“竹刑”;晋国铸刑鼎;成文法公布引起的论争。

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战国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

“一断于法”;刑无等级;轻罪重刑;法布于众。

二、《法经》

李悝变法与《法经》的制定;《法经》的内容、特点和历史地位。

三、商鞅变法

改法为律;连坐法;分户令;变法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法;云梦秦简;主要法律形式:律,
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廷行事。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主要刑名。

三、经济立法

农业管理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官营手工业管理立法;市场与货币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审判制度。

 

第三节 汉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汉初黄老思想与“约法省刑”,汉武帝时“德主刑辅”与封建正统法律思
想的确立;“约法三章”;《九章律》与“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二、刑事立法

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刑罚适用原则:上请,“亲亲得相首匿”;主要罪名。

三、经济立法

盐铁酒专卖;抑商政策;对外贸易立法。

四、行政立法

皇帝制度;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吏管理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诉讼与审判;春秋决狱;秋冬行刑。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曹魏律;晋律;北魏律;北齐律;麟趾格;大统式。

二、刑事立法

“准五服以制罪”;“官当”、“八议”入律;“重罪十条”;封建制五刑的初步形成。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的变化;登闻鼓直诉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刑讯制度。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开皇律》;《大业律》。

二、《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体例:十二篇,五百条;内容: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改“重罪十条”为“十恶”,完善
“八议”、“官当”制度。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立法宽简、稳定、划一;主要法
律形式:律、令、格、式及其相互关系;《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疏》,《开元律》,《唐
六典》,《大中刑律统类》;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二、刑事立法

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五刑制度;主要罪名。

三、民事立法

民事行为能力;所有权;契约;婚姻家庭与继承。

四、行政立法

三省六部制:御史台;官吏管理:科举制度,考课,致仕。

五、经济立法

土地立法;赋役立法;禁榷制度;对外贸易制度。

六、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推事”;告诉的限制;回避制度;死刑三
复奏、五复奏制度;法官责任制度。

 

第三节 宋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宋刑统》;编敕;编例;条法事类。

二、刑事立法

刑罚制度:折杖法,刺配,凌迟;重法地法。

三、民事立法

不动产买卖契约;典卖契约;财产继承。

四、行政立法

国家政权机构的调整;官员选任与考课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鞫谳分司制;翻异别推制;务限法;《洗冤集录》;《名公书判清明集》。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大札撒》;《至元新格》;《大元通制》;《元典章》。

二、刑事立法

蒙汉异法;刑罚制度的变化。

三、民事立法

烧埋银;婚姻与继承制度的特点。

四、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刑乱国用重典”,“明刑弼教”;《大明律》的制定与“六部分篇”的体例;
《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二、刑事立法

奸党罪;充军;廷杖;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和特点。

三、民事立法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的变化。

四、行政立法

中枢与地方行政机构;官员选任制度;监察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厂卫;申明亭;会审制度。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指导思想:“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适用于少数
民族聚居区的法规。

二、刑事立法

发遣;死刑制度;维护满族特权的内容;文字狱。

三、民事立法

民事主体的变化;债权制度的发展;继承制度。

四、经济立法

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立法;专卖制度。

五、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诉讼程序与审判制度;秋审制度。

 

第五章 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

一、“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的背景与“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指导原则;《钦定宪法大纲》;
谘议局与资政院;《十九信条》。

二、修律活动

指导思想:“中外通行,有裨治理”;修订法律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
清民律草案》;商事立法;礼法之争;清末修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司法机关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
史意义。

二、其他革命法令

有关保障民权、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改革等方面的法令。

三、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立法原则;立法活动的特点。

二、制宪活动与宪法性文件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中华民国宪法》
(“贿选宪法”)。

三、刑事立法

《暂行新刑律》;单行刑事法规。

四、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的体系;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指导思想;法律体系与《六法全书》。

二、宪法性文件与宪法

《训政纲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

三、刑事立法

《中华民国刑法》;刑事特别法。

四、民事立法

“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中华民国民法》。

五、司法制度

普通法院系统;特种刑事法庭。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二、土地立法

《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四、司法制度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二、土地立法

三、刑事立法

刑法原则的发展;主要罪名。

四、司法制度

司法组织体制;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调解制度。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一、宪法性文件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二、土地立法

《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刑事立法

刑法原则;主要罪名。

四、司法制度

人民法院体制的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

 

原则的指示》。

 

IV.参 考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2.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代议制民主制度的法律是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法 D.社会主义法

4.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

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系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是

A.判决书 B.地方性法规 C.规章 D.国际惯例

6.在法律解释中,扩充解释是指

A.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

B.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窄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广的解释

C.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上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

D.严格要求按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来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7.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

8.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9.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50元,
这种处罚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10.下列关于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法律对政策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2009年政法招考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doc  2009年政法招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doc
2009年政法招考民法学考试大纲.doc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网上报名常见问题解…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报名时注意事项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招考(招生)简…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公告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2009年政法招考专业综合II考试大纲.doc
    ·2009年政法招考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doc
    ·2009年政法招考文化综合考试大纲.doc
    ·2009年政法招考民法学考试大纲.doc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网上报名常见问题…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报名时注意事…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招考(招生)…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公告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网上报名须知
    ·黑龙江省人事编制信息网为2009年政法干警…
    ·2009年政法干警招考考试大纲.doc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考简章招生计划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公告
    ·2009年黑龙江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