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4年10月20日22时47分,河南新密市平陌镇的郑煤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作业人员446人。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2人受伤。事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华山表示,本次事故为本年以来最大的一次。11月28日陕西省铜川市陈家山矿难创造了中国40多年来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新记录:166人,鲜红的数字直接将“最大”改写。
(3)2005年2月14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欢快之中,从辽宁阜新传来噩耗,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事故,214个生命就此葬送。这是继1958年大同矿难以来国内最大的煤矿事故。3月17日重庆奉节县新政乡苏龙寺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发时井下共有20人在作业,截止到3月18日,共找到19名遇难者,还有1人下落不明。3月19日,山西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细水煤矿发生爆炸,井下49名矿工被困。爆炸还波及到邻近的康家窑煤矿,井下20多人被困。截止到28日两处小煤矿遇难人数已上升至72人。
(4)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透露,在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攻坚战推动下,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降至3786人。安监总局此前公布的统计显示,2005年这一数字接近6000人。
在煤炭产量大幅攀升的同时,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下降。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25.5亿吨,比2002年增长80%左右;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下降为2007年的1.485。
李毅中介绍,2007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38,与波兰、印度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基本相当。但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较高,超过3。
李毅中同时强调,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切不可盲目乐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发生煤矿事故局部性、阶段性反弹。
(5)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矿难发生大国。而当前中国煤炭安全生产现状与世界一些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据美国、澳大利亚的专业机构披露,近年美国的煤矿,一年死亡人数大约在30人左右;澳大利亚更为领先,创造了全年煤矿开采零死亡的全球新记录。据悉,美国现有《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它要求所有企业主必须参加安全技术研究和矿工安全培训,而对违章行为的调查和处理非常科学。如任何煤矿发生3人以上的死亡事故,当地的联邦及州政府安全监察员不得参与,须由联邦从外地调派安全监察员到出事矿井进行事故调查。澳大利亚要求州政府每年按比例拿出资金用于改善矿山安全状况,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等近两年的拨款都在1400万美元;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审批矿山安全与监察局财务预算,2000年为2.28亿美元,此后每年都有增加。
(6)中国地质大学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罗云教授指出,目前中国有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但具体落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他认为,矿难的原因分析起来很复杂,但归结到关键的一点,是法律法规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很多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矿工,对安全投入等问题认识不足,甚至有矿主认为“死得起伤不起,预防成本高,死亡成本低”。罗云说:“我们还没有正确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
(7)一些专家认为,反思不能停留在技术性层面。他们说,当下中国的能源工业仍在传统的老工业模式下运行,粗放型开发、无序性开采,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原本滞后的安全生产规则还常被突破。治本就要使能源工业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
所谓新型工业化的能源工业,要求对能源开发保持高度的谨慎态度,实行保护性限量开发,逐步剔除所有没有生命保障的开发项目和开采企业,甚至要对高瓦斯的煤矿或含毒气的油气井进行长期封存。同时,建立生命优先的能源企业生产原则,对达不到现代化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停产改进。
(8)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这孙家湾煤矿算是记者见到张贴标语最多的地方了。墙上有,门上有,黑板报上有,到处都能看到标语。当然,内容已不是关于“革命”和“斗争”的了,基本上都是强调“安全生产”的。记者随手记下了十几条,在这里摘录几条:“亲人盼你平安归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生命、健康就是福”;“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把住安全生产关”;“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确保春节安全生产”;“安全为天、质量为先、以人为本、强化安全责任”;“春节前后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生产、让安全生产无时无刻不在”。这些标语,可不是矿难之后补上去的,而是以前就有的。颜色有红的、粉的、绿的、黄的,很是醒目;有些是用纸贴的,或是用粉笔写的,那是临时性的;还有些是用油漆描的,用金属焊的,用灯箱制作的,这些都是长期性的。这些标语,花花绿绿,热热闹闹,蔚为壮观,很是渲染气氛。
3.3月19日凌晨2点50分左右,重庆黔江区境内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13名乘客的双层卧铺客车,在行驶到黔江境内的沙弯特大桥处时,撞坏大桥护栏,摔落到距大桥80多米的山坡上,造成27人死亡,4人重伤。记者连夜赶往出事现场,下面先来看一下记者的现场报道。
记者:你好,打扰一下。
执勤交警:你好。
记者:我想问一下这个警戒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执勤交警:这个警戒带是从今天(3月19日)凌晨三时交通事故发生之后立即设置的。
记者:那您现在在这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执勤交警:我现在在这里的工作任务一是保护现场,二是指挥过往车辆安全通过。
据了解,发生事故的三湘牌卧铺客车是18号晚上7点从重庆发往黔江区的,车牌号为H00182,属于渝运集团黔江分公司。19号凌晨2点50分左右,这辆客车在行驶到香山隧道至狮子峰隧道之间的沙弯特大桥处时,突然冲出大桥。
记者:当时车子是从哪个方向过来?
蒋晓明(重庆市黔江区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由隧洞方面,重庆方向。
记者:然后怎么样了?
蒋晓明:由于当时雾大,下了雨,路面湿滑,车速较快,怕出危险,驾驶员就踩了刹车。刹车之后车子发生侧滑、颤抖,行至那里大约十五米的地方,车的左前轮就接触了路边的拦马石,前轮上了拦马石之后,车子发生侧翻,侧翻过后就从那个缺口冲了下去。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长约300米的沙弯特大桥的左侧,大桥被撞断的13根护栏形成了一个长约33米的缺口。
蒋晓明:它由于侧翻过后(有)冲力,滑行了这段时间把栏杆都冲坏了。
记者:我看这个栏杆撞得很低,全都撞倒了,是不是说明当时的车速比较快?
蒋晓明:应该说是由于它车速较快,冲击力把它冲下去的。
记者在人行道上发现了一道又深又长的划痕。站在桥头向山坡下眺望,记者看到,坠落汽车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而床铺、乘客的行李和客车的零件等则在山坡上到处散落着,事故发生后不久,接到报警的黔江区公安局指挥中心就迅速组织公安、交警、消防、武警、120急救等救护力量赶赴现场进行先期救护。40分钟后,400多名搜救人员也全部到位。
杨昌武(武警重庆市总队第五支队参谋长):当时的场面非常震撼,也非常(令人)吃惊,分布情况就是车子翻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尸体到处都是,横竖在四面八方,最远的尸体在十八米左右。
记者:车里的人多还是车外面的人多?
杨昌武:车里面人多。
记者:外面能有多少人?
杨昌武:外面有十三四个人左右。
记者:当时你们救护的时候,最困难的是什么?
杨昌武:最困难的就是交通工具,起重工具方面,人压在里面无法进行(救援),后来,消防支队官兵采用气割机,将车体切割开,然后我们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一起把人员救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