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评析
肖献明
历史教研组长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卷难度与去年相当
2017年是福建省参加全国卷考试的第二年,就文综历史而言,今年历史试题依然沿袭了近年来国考卷的一贯风格,以素养(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核心)立意,力求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全面考查考生学科主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情怀。整体而言,今年试题风格是“稳中有变,变中有新”,难度与去年相当。
一、“稳”主要体现在:
1.全卷材料文字简洁,不存在阅读障碍,即使是第26题所引用《旧唐书》、《新唐书》史料、和第47题引用《史记》史料,都比较直白,体现了阅读上的公平;
2.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焦点,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如关注民生(第33题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贫富分化问题)、传统文化(如第47题人物评价考查先秦“贤人”季札)、周年纪念(如第41题涉及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经济体制改革(如第31题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等)、人文主义(如32题希腊人文主义)、当今世界格局(如第35题)等。
3.试题设问表述科学,作答指向明确。
二、“新”主要体现在:
1.历史主观题题序有变化。今年由于政治学科主观题增加了一道题,故历史主观题题号变成了第41题、和选做题的第45题、第46题和第47题,估计这在今后的国考卷中将成为新常态。
2.今年历史试题材料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鲜活,如全卷有4道(第25、26、33、42题)表格类、4道(第25、28、29、33题)计量史学类和1道漫画类的材料,这是历年罕见的。
3.历史主观题各题难度值有波动。一直被视为高考历史“新亮点”也是最难题的“开放性试题”(12分值),往年题序为第41题,今年改为第42题,就其难度,相对而言今年有所降低,该题主要考查14—17世纪中外社会发展的比较联系,考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多角度入手作答,但今年25分题的42题(考查近代中法民族主义问题),难度有所增加。故综合而言,个人认为今年历史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当。
4.今年“改革”题考查了“8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特点及意义”,一改往年基本考查古代史内容的格局,这对今后的高考备考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总之,2017年国考历史卷无论从试题的难度、结构,还是命题的思维方面都实现了高考对人才选拔性和学科科学性的要求,同时也为今后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高考复习备考等提供了很好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