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本科)
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园林(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就业方向: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就业方向: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园艺 (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及营销学。
就业方向:在农业、园林、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教学、科研、推广、管理等工作。
植物保护(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害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害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就业方向:能够在农业、土地、环保、化工、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应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新型制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林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的技术;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就业方向: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
应用生物科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并接受农、林、医药、畜牧、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相关业务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基础、生物统计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生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生物科学进展、生物信息学。
就业方向:在农、林、医药、畜牧、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态学、森林环境学、植物学、保护生物学、测量与遥感、土壤学与地质基础、土壤侵蚀原理、沙漠化原理、水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原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草场经营与牧草栽培学。
就业方向:在农业、土地、环保、化工、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应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与合理施肥、新型肥料开发与研制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
就业方向:在畜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育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动物医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中兽医学。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胜任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植物检疫部门、兽医卫生检验、畜牧、兽医管理方面的工作。
草业科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草业资源保护、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草业资源规划、经营与管理、人工草地、草产品加工、草坪绿化、畜牧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草业资源保护开发与经营管理、饲草料生产与加工、草坪绿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草地资源学、草地环境评价、草地管理、牧草育种学、牧草栽培学、草坪学、草原保护学、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工与贮藏。
就业方向: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水产养殖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就业方向: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动植物检疫(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市场和海关卫生检疫,牢固掌握动物、植物检疫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动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动物传染病学、病理检验技术、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植物检疫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检疫检验行政法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课程。受到动植物检疫技术、监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在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生产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测、评价、监控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主要学习动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寄生虫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兽医学、药理学、毒理学、植物检疫、昆虫学通论、动植物检疫检验法规、食品加工学、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研究院所、进出境和国内各级动植物检疫机构、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机构、植物检疫机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企业集团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新产品研制、商品监督检验、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监督及产品质量检测、科技推广等工作。
农业工程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水文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壤农作学、水利工程施工、灌溉与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规划利用与管理、水泵与泵站(或水电站)。
就业方向:从事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电子技术应用,电气工程维护与管理,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农场)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电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控理论与系统、电力系统工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工程导论、农业应用电子技术与自动化。
就业方向:能在与农业、农村有关地方电力系统从事有关的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城镇规划、建筑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建筑与结构设计、城镇规划、建筑施工、与管理等基本训练、掌握工业和民用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建筑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钢筋混泥土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砌体结构、农业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
就业方向:在城镇规划设计、城镇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部门从事城镇规划设计与管理、建筑设计与施工、工程造价分析,城镇道路交通规则、能在建设设计、施工等部门从事有关的设计、施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就业方向: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 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 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化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计算机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与拖拉机、农业机械学、现代测试技术、农业生产机械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
就业方向: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化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接受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贮运到消费全过程的安全监测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素养与实验技能训练。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食品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法规与标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学科、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保证与控制、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保藏学、企业管理。
就业方向: 从事食品、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安全及质量控制、食品卫生检验与监督以及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土木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就业方向: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等
就业方向: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城市规划(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
就业方向: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
法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就业方向: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就业方向: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
就业方向:能在各类农(林)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财务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或金融机构管理)、投资学、跨国公司财务、项目评估。
就业方向: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文理学院
应用化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电视作品分析、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日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语言教学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计算语言学、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逻辑学、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等。
就业方向: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英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相应语语言基础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应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应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相应语、高级相应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相应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应语言高级专门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电路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片机与接口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组网技术。
就业方向: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