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徐静 通讯员李宇红、刘沛思、韦英哲、严星柔) 记者昨日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今年开始在经济管理等5个学院的18个专业实施“大类招生”,依据“大类招生、综合培养、逐年分流”的原则,几个学院的新生前两年不分具体专业学习,在学生表现出对某专业的学习潜力后,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双向选择专业。为此,学校将加强导师制和导生制,平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尽快进入感兴趣的课程学习。
刘鸣强调,大类招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但这是正确的方向,高校需要探讨如何能使具体操作更加有效,建立发挥学生潜能的学习机制。“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慢慢来,教师资源不可能增长那么快。”刘鸣说。
灾区学子:我要考研学好英语
欧知刚的家在四川江油市后厚坝镇,这个20岁的小伙子以文化课404分、体育课81分的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四川地震当时,小欧正在学校的宿舍休息,突然天花板掉落,同学们纷纷往外跑。第二天,从学校赶回家的欧知刚看到家中房屋全部倒塌,好在爷爷奶奶都没有受伤,更幸运的是,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躲过一劫。
地震过后,欧知刚与爷爷奶奶一起住进临时帐篷,也不能系统复习功课。从6月27日到7月2日,他只有5天的时间系统温习功课,然后就参加高考。8月下旬,他通过网络查到自己被华师录取,8月24日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匆匆准备来广州。
昨日,欧知刚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广州,上午他就办妥所有的入学手续——学费和杂费全免,申请特困补助,学校还会尽快为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
关于将来,欧知刚说他想考研,并希望能多学点英语。记者看到,他随身携带的除了生活用品外,就是英语书,包括牛津字典、高考复习指导书。这些书很旧,旧到都快被翻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