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4。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陀思妥耶夫斯基
5。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
【最新素材】
5。过不了河,就摘一个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天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个个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下水作文】
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如果一位老师对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说:“你在我心中排第一。”我们大概会认为这是一种鼓励性的欺骗。但老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确实会发人深思——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是啊!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垂柳的姿势比不上白杨的挺拔,但那“清风扶弱柳”的柔美不更令人心动?月亮自是必不上太阳的光芒,但那“举杯邀明月”的潇洒不是别有一番韵味?寒梅自是比不上牡丹的娇艳,但那“凌寒独自开”的坚强不也让人欣赏?其实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必对别人领先自己的哪一方面苦苦烦恼,站到你的特色行列,你就是第一!人,亦是如此。
一个个子不高,长相滑稽、呆头呆脑的孩子,无论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永远是被嘲笑的对象。他成绩不好,反应也有点慢,更是不善于与人交流,这种人似乎用不可能排第一的,可他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被一位领导看中,走上了戏剧舞台,从此,他便是第一了。他就是著名喜剧演员“憨豆先生”。
论学习,论交际,憨豆先生真是不怎么样,但另起一行,在他特别的戏剧表演中,他就是第一啊!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呢?总会有那么特别的一行,你是第一!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拥有修养和内涵,你依然魅力十足;没有骄人的成就,但拥有拼搏的精神,你依然会受到表扬;没有善变的口才,但拥有实干的作风,你依然会得到别人的珍惜;没有敏捷的思维,但有勤奋的品质,你依然不会落后于人…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你放弃努力去提升自己,只是不要总在弱项中沉溺烦恼,要能看到自己的特色,相信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朋友啊,是鱼就不要埋怨没有飞翔的翅膀,在大海中你就是主角;是梅就不总想雪花的晶莹,在百花中你就是女神。在自己的一片蓝天下,去寻觅他那最耀眼的一束光吧!相信,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
点评: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审题准。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审题上,解决了这一点,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本文作者抓住了审题的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找到了为什么,就找到了中心。2。扣题紧。本文紧扣“另起一行,你就是第一”这一中心,列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憨豆先生,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强调“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就是第一”这一中心不枝不蔓,条理清晰。
●命题:弯道
【作文题干】
请以“弯道”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话题作文逐渐淡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相对稳定。虽然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是今后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将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材料作文进行考查的省市,则多关注命题作文。
“弯道”一词,可以说是2009年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频词,一些省市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纷纷提出了“弯道超车”理论。经济发展有“弯道”,人生之路有“弯道”,立身行事有“弯道”
【构思点拨】
“弯道”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指路途的“弯道”,也指前进发展的“弯道”,自我人生的“弯道”等等。考生需在“弯道”的比喻义上作深入开掘,侧重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感悟;考生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可入题入文,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名人言论】
1。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
2。体育常识: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同样,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多是在弯道处。
3。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就是从无数的坎坷中锻炼出来的。——刘少奇
4。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 ——吴本泰《送人之巴蜀》
5。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6。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最新素材】
1.2009新年伊始,湖南省委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该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强调,要迅速集中精神,进一步提振信心,在保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的基础上,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工作实现“弯道超车”。
2。二战中,尚未读完高中的普拉格曼(后来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到海军服役。1944年8月。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双腿无法站立。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舰长派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将他送往战地医院。在黑暗中,小船漂流了4个多小时,不幸迷失了方向。掌舵的下士失去了信心。要拔枪自杀。正在流血的普拉格曼却很镇定地劝说他:“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即使失败也要耐心,绝不要堕入绝望的深渊。”话没说完,突然向敌机发射的高射炮火光冲天,他们发现小舟原来离码头不远了。
【下水作文】
弯道
朋友,你可曾发现,
赛跑选手的每一次的超越都是在弯道处!
你可曾发现,
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是在弯道处!
很多观众看比赛,很少人注意过程,只关注起点的潇洒和终点的兴奋,而忽视弯道的奋起与超越。
我们中国有句经久不衰的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的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存在着许多弯道。有遇到艰难险阻时的被迫拐弯,也有在转折、转型、转轨、转机关头的合理拐弯。发展需要抓机遇,而机遇往往都在大势演变、历史弯道上显现。一部世界史,其实就是各国在拼弯道、抓机遇的过程中比高低的竞争史。十七和十八世纪,是人类世界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都出现了重大的拐弯转向。许多大国的崛起,正是把握了重大转折的机遇,在历史弯道上,面对冲决封建神学束缚的思想启蒙、否定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萌芽,敢于超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自身的飞跃。而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清帝国,在这一轮弯赛中,无视时势的转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仅原有的辉煌盛世不复存在,而且被众多列强超越,唱出了一曲马克思所慨叹的“奇异的悲歌”。
“弯道”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会。险阻可以磨砺我们的斗志,挑战可以使我们闯出新路。今天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需求增长呈放缓态势,对于出口依存度很高的我国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通胀压力加大,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在“弯道”面前,怎么办?最要紧的是主动适应,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敢于超越。应该说,对于进取者来说,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任何挑战都可以变成机遇,就看你敢不敢抓、善不善抓。环境趋紧,可以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有保有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总之,在“弯道”和转折中只要敢于克难求进,乘势而上,善于在曲折中把握机会,在不利中寻找有利,就能实现弯道超越。
人在旅途,有人总希望脚下的道路笔直平坦,就像人们希望生活之路一帆风顺一样。趋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直、干、顺能有多少呢?其实人生有很多弯道,但每一个弯道都是一次机会的到来,重要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是否在此奋起超越。成功是有理由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过上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害怕“弯道”,不要忽视“弯道”,“弯道”之中有良机,超越弯道长本事。
朋友,在自己的弯道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吧,活出自己的精彩!因为机会总在弯道处!
点评:文章线索清晰,以散文的笔触将“弯道的奋起与超越”娓娓道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颇有文采,是一篇动真情的好作文。
弯道
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湖北的经济以展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超越常在‘弯道’处”。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同样,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多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其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
司马迁为被迫降敌的李陵辩护,武帝震怒,将他打入大牢,并施以宫刑。这无疑是弯道的来临,但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生命的机遇,他明白了:刚正不阿的书生和专横跋扈的君王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抱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全身心投入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之中。至此,他完成了从御用文人到独立人格的转变。可以说是弯道带来了他生命的坦途。如果没有这场危机,司马迁也许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依然是皇帝的喉舌,唯皇命是听,能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大书,就难说啦。也许历史根本就记不住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可以说,是弯道擦亮了他的眼睛,磨炼了他的意志,清醒了他的头脑,让他迸发出强大的生命潜能,从而从弯道走向平坦,走向超越。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没有黄州这个弯道,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只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
古今同理,2003年春天,一条前所未有的个弯道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非典。人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难,不退缩,没有被黄州弯道吓倒,而是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经过一春的奋战,终于,坦途出现了,机遇出现了,“非典”被我们扼住了喉咙,各种科学的应急机制应运而生。这条弯道成了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生存奥秘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弯道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超越。
因此,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全看你如何面对了。
点评:文章关注社会生活,从经济发展入文,顺势提出了中心论点: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接着以司马迁和苏东坡作论据展开论述,颇有说服力。结尾再次突显主题。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话题:自然在我心中
【作文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寻幽探胜的乐趣,也给我们提供了寄托情思的景物;自然更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心中的自然最美,心中没有自然的人是贫瘠的。
以上文字引发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以“自然在我心中” 为话题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
人与自然和谐是高考的热点主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的心中有自然,这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重视!心中永存一份对自然的敬畏,就不会伤害自然,就会热爱、保护好自然!自然在心中更是一种生存追求!这道话题能够引导考生在“人与自然”主题方面做些积极思考!
【构思点拨】
“自然在我心中”可以有多种理解:一、反映我对自然的高度重视、热爱;二、我心中有一个理想的自然;三、我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能够读懂自然。
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取材:环保、自然育人、自然哲思、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名人言论】
1。人类自然本性就好像以最高技术建造的与布置的大船,能经得起一切风浪的变化,只等待舵手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3。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谁不心旷神怡?——诺瓦利斯
4。人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美妙对象,因为他不理解躯体是什么,更不明白什么是精神,而最难领悟的是,肉体如何与精神结合。这是人的最大难题,虽然这是他自己的本质。 ——帕斯卡
5。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
【最新素材】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中国污染屡禁不止的原因
在过去20年里,国内制造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二是环保。最简单的事,例如水泥生产,要达到起码的环保要求,每吨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厂价的5%。而绝大多数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因此只能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在市场的无序化竞争中,这5%的成本。往往就决定了企业的盈与亏、生与死。
【下水作文】
四季如歌
春
冬的脚步随着雪的消逝而向远处迈进,春风仿佛听见冬的脚步渐远,渐远……悠扬地在空中展现出轻柔的姿态,柔柔地拂过杨柳沉睡的枝条,轻轻地唤醒在地里休息的种子……春风的孪生姊妹春雨也姗姗而来。瞧,她的动作多么优雅!远远看去,她如同天女的纱衣,在春风的吹拂下,她时而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犹如春光的弥散,散落在路人的伞上,散落在路边小厅的翘檐上,散落在绿油油的青草地上……这是春的呓语。待她醒来,大地上一切都换了模样:姹紫嫣红,生机勃勃。
夏
在静静的午后,独自一人,捧着书本来到河边。不远处,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放声高歌,似乎全世界只剩下它们的歌声。偶尔还有片叶子落下,绿绿的,充满了生命力的颜色。周围虽然静,但是我却不觉得孤独。小河两岸的两排杨树隔着盈盈一水,让人想起了傣族少男少女们隔水唱情歌的情形。听!那边的知了叫得更欢了,煽动了另一只知了,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比赛。我静静地享受这夏的午后,享受这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秋
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也许是初秋,所以很少见落叶。即使没有落叶,秋的萧瑟也展现出来了。晨秋的雾,缥缈,雾很薄。放眼望去,远处一排若隐若现的房屋,仿佛是穿了纱衣的少女,那雾就如同轻柔的纱衣,让你萌发了一种抓住她的冲动,可是任你如何厉害,怎么能抓得住这个可爱的精灵呢?她轻笑着从你指尖滑过,在不远处向你调皮地做鬼脸。黄昏的太阳,它早早地收起了工,那最后一丝黄晕,挂在天边,当你独自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享受这份宁静,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冬
秋的脚步声渐渐消失了,冬的步伐在耳边响起。天地之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枯黄。风中不乏的是那失去根的叶儿,它们离开了那生它养它的树,卸下那幼稚的绿,着上成熟的黄,打算寻觅另一方乐土。水也失去了昔日的活泼,变得非常深沉,当寒风掠过,她仿佛禁受不住那份无情的凄冷,便穿上了一件坚硬的衣服,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真是大自然聪明的女儿。屋前,一位老人倚在墙边晒太阳,花白的胡子在阳光的点染下变成了金色。老人很满足地眯缝着眼睛,享受这严冬里的温暖,看来,冬天也有她温柔的一面。
点评:习作用诗般的语言把四季的某些特征鲜活地描绘了出来,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