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上海高考 >> 文章正文
 
上海考试院专家详解高考平行志愿
整理自:新闻晚报 2009-4-28 21:57:31
考试院专家详解高考平行志愿

  高分考生利益受保护

  记者 张骞

  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方式首次采用“平行志愿”的办法,使高分考生的利益得到保护。去年,一本、二本、第三批次有征求志愿的考生均较往年有明显减少,考生高考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博弈程度减少,社会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今年,本市将继续实施平行志愿的做法。但是对新一届的考生和家长来说,“究竟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模式究竟有何区别? ”“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这些问题,很多高考家长仍是“一知半解”。考试院专家一一为考生答疑。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考生所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 (高职/专科为A、B、C、D、E、F、G、H八个志愿)是平行关系,而非往年4个或8个志愿具有顺序先后关系,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志愿(高职/专科为8个)关系。在平行志愿框架里,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分数优先,是指高分考生比低分考生先投档;遵循志愿,是指投出后依照考生的A、B、C、D(或A、B、C、D、E、F、G、H)的顺序依次检索,只要按序检索到考生所填报的某院校投档未满,该生档案即被投出。

  传统志愿博弈成分大

  在传统志愿填报方式下,如考生志愿填报不当,录取结果落差可能会很大。如考生本科第一批次第一、二、三、四志愿填报4所自己心仪的高校,但4所院校志愿间没有一定的梯度,而他的高考成绩比其一志愿填报高校低一分,不能被一志愿高校录取,由于其二、三、四志愿高校在一志愿就已经完成计划,因此该考生只能征求补填志愿或参与第二批本科院校的录取。因此,相对而言,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博弈成分较大,所以有“考得好不如填得好”的说法。

  传统志愿的填报方式过分强调一志愿的作用,弱化了第二、三、四志愿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高校出现“大小年”现象,即去年报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高;今年报考人数较少,录取分数低,如此往复。

  平行志愿增大录取可能

  平行志愿,使各志愿项的作用比较均衡。在志愿优先的填报方式中,一志愿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平行志愿的几个志愿项的效用相当,B、C、D志愿和A志愿在检索投档时的重要性大致相同,志愿的有效性得到较大提高。由于各志愿项都可能起作用。所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增大。只要考生的志愿填报得当,高分未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高校“大小年”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

  整体而言,“平行志愿”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的紧张感,减少博弈成分,进一步保证高考高招的公平性。

  提前批次非平行志愿

  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以及享受高校5%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应该将已经签订协议的高校填写在A志愿项。已经被复旦和交大预录取的参加 “自主选拔改革试验”的900多名考生,将不再参加填报志愿。

  此外,除了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和第三批高职(专科)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外,提前批、艺术体育(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休闲专业)类院校的录取仍实行传统的“志愿优先”方式投档。提前批是按志愿顺序,在规定的分数线上按招生计划数的1:1.2投档;艺术体育类则将专业考试合格、文化考试成绩上线的考生向其填报的志愿院校一次性全部投档,由招生院校按事先公布的招生章程,将专业考试成绩与文化考试成绩合成后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志愿投档分5步走

  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投档的运作方式略有不同,考生高考成绩统计完成后,要经过排序、分档、投档、录取和确认(退档)5个步骤。

  1、平行志愿投档的原则是分数优先,所以必须将所有考生分文科和理科分别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当高考总分相同,则以文科:语文、外语、数学、综合;理科:数学、外语、语文、综合的先后次序进行排列。

  2、“分档”则是在对文、理科考生成绩分别进行排序的基础上,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检索考生志愿,按A、B、C、D顺序依次判断考生所填报的院校是否还有余额。如果考生的A志愿院校有计划余额,则将其档案归入A志愿院校的数据库,如没有余额,则查看B志愿院校是否有计划余额,依次进行。

  3、“投档”是将某批次经检索后分档到高校的线上考生档案同时投送至高校。考生的电子档案包括考生姓名、成绩等基本资料和体检情况、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因此,高校只能获知考生填报自己学校的志愿,看不到考生填报的其他志愿情况。

  4、高校在收到考生电子档案后,则开始进行录取工作。

  5、当录取完成后,高校需向市教育考试院回传确认录取信息或进行退档。被“退档”的考生和检索完成后仍未被投出的考生,将在接到市教育考试院通知后,填写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是“平行志愿”,投档也需要经过上述5个步骤。第一批本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3所高校,每所院校3个专业,第二批本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6所高校,每个学校3个专业志愿,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可填报的院校数量没有限制,专业数同样是每校3个。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
    ·200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隆重发布
    ·2009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9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江西蓝天学院榜首
    ·2003~2009东北地区大学前25名
    ·2003~2009华北地区大学前40名
    ·2003~2009华东地区大学前50名
    ·2003~2009西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西南地区大学前20名
    ·2003~2009年中南地区大学前40名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