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物理 - 正文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201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来源:3773考试网 2016-10-16 9:29:39

点击下载: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 物理

2016-2017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试题
物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10题有多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在高空自由释放甲物体后,经过时间T,在同一点再以初速v0竖直下抛乙物体.在甲、乙两物体着地之前,关于甲相对于乙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保持不变          D.要看T和v0的值才能决定速度变大或变小
2.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t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间为t2,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0,则
A.t1> t0  t2< t1     B.t1< t0  t2> t1
C.t2> t0  t2> t1          D.t1< t0  t2< t1
3.蹦极是一种极限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人的胆量和意志.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展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被拉展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运动员下落一定高度后速度减为零.在这运动员下降的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C.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弹性绳拉展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拉展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4.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方向向左,大小为             B.方向向右,大小为
C.方向向左,大小为         D.方向向右,大小为
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m=0.5kg, μ=0.4
B.m=1.5kg, μ=
C. m=0.5kg, μ=0.2
D.m=1kg,   μ=0.2
6.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 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绳0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保持30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    ).
    A.可能为         B.可能为 
    C.可能为         D.可能为mg
8.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 ,如图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 一定时,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当 一定时,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当 一定时,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当 一定时,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9.如图所示装置,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和b之间的距离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m2小于m1           B.m2大于m1/2
C.m2可能等于m1/2     D.θ1一定等于θ2
1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小车质量为M,站在小车水平底板上的人质量为m,且m<M。人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小车,定滑轮上下两侧的绳子都保持水平,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在人和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人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和车的加速度越大
D.人拉绳的力越大,人对车的摩擦力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1. (6分)如图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                 _____.
(3)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此时弹簧比水平放置时伸长了a,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写出弹力F与x的关系式                。
12.(8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中除了需要小车、砝码、小桶、细绳、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之外,还需要           、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3)某同学在探究a与F的关系时,忘记平衡摩擦力,设桶和砝码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车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写出a与m变化的关系式                  。
画出a与mg变化的图象(注意图中要有必要的标记)

13.(10分)如图,厚度不计的长木板放在水平面上,并且右端紧靠竖直墙壁,木板与地面之间摩擦系数μ1=0.25,木板质量M=0.4kg,板上有一质量为m=0.3kg的小物体,与木板间摩擦系数μ2= ,将小物体用长为L=1m细绳系在墙上A点,A点高度h=0.6m,用水平力F=6.4N拉木板,使其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细线是张紧的),问经多长时间小物体离开木板右端。


14.(12分)如图所示,一物体从高为h=1.2m,倾角θ=370斜坡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向右运动的传送带上(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物体与斜坡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传送带长为10m,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m/s(g取10m/s2,cos370=0.8,sin370=0.6),求: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
(2)物体从A点到C点离开传送带的时间。

15.(14分)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板B的最右端,A的质量mA=1kg,B的质量mB=1kg,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5,g取10m/s2。设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等,木板足够长。
(1)加在小板上的力F满足什么条件时,A、B会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2)木板B受到F=6N的外力作用,t=5s后撤去外力,此后经过多长时间A、B达到共速。
(3)满足(2)中条件,求最终A在B上的位置
(4)满足(2)中条件,求整个过中程系统产生的热量
第二次月考答案

1.C   2.B (C)   3.B    4. D   5.A
6.AB    7.BCD    8.BC    9.BD    10.ACD
11.  (1)刻度尺 (2)弹簧原长、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对应的弹簧长度)(3)F=kx-ka
12. (1)天平、刻度尺 
(2)AD (3)

13.设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则有
Tcosθ=f1           (1)
Tsinθ+N1=mg        (2)
f1=μN1               (3)
对板受力分析如图,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1/ -f2          (4)
N1/+Mg=N2           (5)

f2=μ2N2              (6)
设板长为s,则s=0.8m,由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得
S=at2               (7)
由牛顿第三定律f1/ =f1,N1/=N1      (8)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t=0.4s    
14.(1)在斜坡上,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
  mgsinθ-f =ma1           (1) 
N=mg cosθ             (2) 
f=μN                    (3)
代入数据解得:a1=4m/s2  
又因为 h=x1 sinθ         (4)
x1=a1t12/2           (5)   
vb=a1t1              (6)          
代入数据解得: x1=2m   vb=4m/s   t1=1s            
(2)当物体进入水平传送带上,由于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则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则: a2=-μg                  (7)
2a2x2=v2-vb2              (8)
v-vb=a2t2                 (9)
代入数据解得t2=0.8s  x2=2.4m                       
因为x2<L,则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随后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t3=(L-x2)/v              (10)
解得 t3=3.8s   
t=t1+t2+t3=5.6s 
15.(1)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有
     F-μ2(mA+mB)g=(mA+mB)a            (1)
设A受到的摩擦力为fA,则
     fA=mAa                            (2)
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m=μ1mAg                         (3)
 A、B相对静止需满足
     fA≤Fm                                        (4)
由以上可得
    μ2(mA+mB)g <F≤(μ1+μ2)(mA+mB)g           
(2)B受到6N的外力时,A的加速度为aA,B的加速度为aB则有
    μ1mAg=mAaA                          (5)
    F-μ1mAg-μ2(mA+mB)g=mBaB          (6)
5s后A的速度为vA,B的速度为vB
vA=aAt                              (7)
vB=aBt                              (8)
外力撤去后A的加速度不变,设B的加速度为aB/
μ1mAg+μ2(mA+mB)g=mBaB/              (9)
设经过时间t/后,A、B达到相同速度v
v=vA+aA t/                          (10)
v=vB-aB/t/                         (11)
解得t/=1s
(3)共速后, B做匀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B//;因μ2大于μ1,A相对于B向前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A。
μ2(mA+mB)g-μ1mAg=mBaB//          (12)
设A加速和减速的位移分别为sA、sA/   B的位移分别为sB、sB/、sB//
sA=(t+t/)                          (13)
                             (14)
sB=vBt                              (15)
sB/=(vB+v)t/                         (16)
                           (17)
设最终A停在距B右端L处则
L=sB+sB/+sB//-(sA+sA/)               (18)
解得L=6m
(4)A先相对B向左运动△s,后相对B向右运动△s/
△s= sB+sB/- sA     △s/= sA/- sB//       (19)
产生的热量
Q=μ1mAg(△s+△s/)+μ2(mA+mB)g(sB+sB/+sB//)    (20)
解得Q=150J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全站专题
    · 英语四六级查分  ·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招生考试网  · 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  · 招考资讯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  · 湖北招生信息网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广东考试服务网  · 上海教育考试院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云南招生考试院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  · 中考志愿填报  · 中考分数线  · 中考录取查询  · 中考查分网  · 中考作文网  · 中考试题答案网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成绩查询2017  · 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新疆招生网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  ·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 湖北教育考试网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吉林省教育信息网  ·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广西招生考试院  · 海南省考试局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上海招考热线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成绩查询、录取查询、网上报名系统  ·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  · 空军招飞  · 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  · 中国大学排行榜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作文  ·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平行志愿  · 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  · 高考报名  · 艺术特长生  · 空乘招生民航招飞  · 高考志愿填报  · 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  · 单独招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