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前,应了解哪些情况?
|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08-6-18 10:59:04 |
|
填报志愿前,应了解哪些情况?
(1)各项招生政策及法规:填报志愿前,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教委及本地区招生部门颁发的招生条例、招生简章(各院校在本地区招生的专业和人数)。体检标准、填报志愿细则等有关的常规规定和特殊要求及说明。选择志愿不符合政策规定,就可能直接影响到录取,万万不能掉以轻心。(2)其它各类信息资料:①详细了解今年本地区的招生计划。本地区今年共招生多少人?其中文史类、理工类、外语类各招多少人?本省院校招多少人?外地院校在本地区招多少人?每一类院校(重点、一般、大专)各招多少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招生人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②调查过去(前三年)本地区高校录取新生的形势。每年的录取率是多少?(每年有多少考生参加了高考,录取了多少人?计算其录取率,即大家常说的看看几个考生录取一个人)还要了解每年本地区文、理、外二大类各录取了多少人。再看自己所报的科类(如理科)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各录取了多少人。③调查前三年本地区文、理、外三大类(重点、一般、大专院校)的调档分数线。④了解各类院校及专业的前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档次和冷热变化的情况。有的院校和专业长热不衰;有的则是一年冷一年热;有的呈上升的趋势;有的逐步下降;有的每年录取分数都偏低。⑤了解考生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即考生在班级、学校、地区所处的地位。如初中升高中时的名次,高中阶段历次重大考试的成绩、名次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地区模拟考及预选考的名次,这是本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高考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志愿的考生,自己高考成绩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更需认真调查分析。(3)运用资料,合理填报志愿:①宏观预测本年度本地区考生本人所报科类可能录取的人数。在本地区高中毕业生人数及高校招生计划变动不大时,可以根据前三年文、理、外三大类录取的人数,宏观预测一下今年本地区各类考生有可能录取的人数。当高中毕业生人数及招生计划变动(增加或减少)比较大时,可以用下列方法预测:(今年本地区招生计划数)×(往年录取概率)=当年可能录取的人数。应按理工类及文史、外语类分别计算,以便预测出各类考生分别可能考取的人数。②如果是高考前填报志愿,可将考生模拟考时在全地区的名次与预测人数相比较(对于高考后根据估分填报志愿的,应将考生根据高考估分推算的在全地区的名次与预测人数相比较),找到考生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就可以估计一下考生能报哪一档次的学校。③综合考生的各种实际情况,选择、填报具体院校和专业。要既看成绩和能力,又要看考生的志趣、特长、气质、性格以及身体条件,更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只要吃透了高考的有关政策和规定,掌握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切实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摆正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就不难填出“命中率”高的志愿。④充分了解各招生院校及招生专业的情况。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专业设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对考生政治、学业和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学生毕业后的使用方向,对学生收费情况和奖、贷学金发放办法等都要了解清楚。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即各专业是培养哪一类人才的,毕业后一般从事哪些工作,与自己向往的职业是否一致,特别是农村、边疆、山区等边远地区的考生,由于不太熟悉高等教育的情况,应更注意了解。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