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校201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500名
-------访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宋永忠
为全面展示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的科研和教学实力,配合2010年全国各高校研招工作,帮助考生正确选择院校及专业,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全国近百所知名高校共同参与的“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南京站)”9月1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近百所高校研究生招生负责人汇聚一堂,现场为考生解疑答惑。

2010年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南京站)

前来咨询的考生络绎不绝

南京师范大学展位前人头攒动
>>更多2010年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南京站精彩报道
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吸引近百所高校及招生机构参加,现场参与人数将超过1万人。整个活动将免费向考生与家长开放。
同时中国教育在线将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全面搭建高校与考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为无法亲临现场咨询的考生提供信息渠道。就此,我们有幸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老师。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宋永忠
中国教育在线:南京师范大学作为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南京站承办方,您是如何来看待此次研招会的,以及举办此活动的意义何在,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宋永忠: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为各招生单位和广大考生提供了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平台,不仅为招生单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学校形象,树立品牌,向考生介绍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优势等基本情况的机会,而且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耐心细致、专业高效的答疑解惑的机会。这对招生单位与考生都有相互促进发展的意义。
通过现场咨询,让招生单位能更多地了解考生关心什么问题,有哪些迷茫困惑,有什么需求等,为今后招生单位更有针对性地为考生做好服务提供参考,同时能让考生更详细地了解所报考的招生单位,更加关心、支持所报考的学校,更加坚定自己的报考方向。来现场咨询的考生绝大部分是第一次考研,对考研了解并不多,对自己的方向还把握不准。有的甚至被考研弄得心神不宁。通过咨询会现场,多听一些、多了解一些,听听其他考生都关心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与招生单位的交流,使广大考生对考研有了新的认识,更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此,我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对参加本次咨询会的各院校老师以及一直支持、关注我们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教育在线:请宋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概况以及研究生教育概况。
宋永忠: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今年是我们建校107周年,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由两江总督张之洞先生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南京师范大学顺利地进入国家“211工程”,成为了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目前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下设23个学院。有330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其中90%拥有硕士学历,接近50%拥有博士学历。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5606人,在校博士研究生705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6074人,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3770人,研究生在校生总数10549人。
中国教育在线: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特色专业及学科情况如何?
宋永忠:近年来,我校科研实力和学科学位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6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本科专业7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学科门类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
南京师范大学特色专业及学科主要分布在两方面。在文科方面,一是传统的教育学及中文学科。教育学方面,目前学校有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另外中文也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二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法学、外文及新闻学科。法学方面我们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这在全国法学界也是非常少有的。外文方面我们在教育部的学科排名中已经排到了全国第7位,语种种类在综合性大学外语学院中也是名列前茅。在理工科方面,一是地理学科,目前我校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人文地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该学科近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多篇,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此外,我校数学及生物等学科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数学学科是全国高校中26个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生物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动物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等。
中国教育在线:请宋校长介绍一下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以及2010年招生计划情况?
宋永忠:近几年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多,连续三年报考人数都在1万以上,2008年招生规模已突破2000人。09年我校招收硕士生2382人,但各专业间上线人数不平衡,有95个专业上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其中有5个专业上线人数超过100人以上,有57个专业上线人数不足招生计划数。通过相近专业调剂,80%以上的上线考生参加了复试,除个别专业少数复试不合格外,我校均力求对复试合格的考生全部予以录取。因此,对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上线考生录取比例很大,而且公费比例也很大,少数专业公费比例达到90%以上。特别需要强调的事:我校的研究生招生严格按教育部和省考试院的招生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结果公示、监督申诉复议制度健全,切实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
201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预计在2009年基础上有一定数量的增加,其中学术型研究生拟招生2500名左右,面向全国招收的硕士学位专业包括168个学术型专业和7个专业学位专业,仍采取公费录取政策,大概90%的学生都能公费录取,自费的学生很少。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已经成为全国15家首批教育博士招生单位之一,2010年即可招生。另外新增了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招生。
中国教育在线:南京师范大学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都做了哪些方面的举措?
宋永忠:早在“九五”期间,我校研究生工作还处在外延快速扩展时期,就明确提出要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工作。近年来,我校在研究生数量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主要实行了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强学位点建设。我们的学位点建设强调重在建设。从2005年起,我们就决定对学校学科进行自身评估,2007年对学校所有的学科都进行了一次自身评估,从而查找出其中的问题继续改进。第二,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凡是没有项目的老师不能成为研究生导师。第三,为鼓励研究生创新而搭建平台。学校在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省内一些研究生创新项目之外,学校自身还提供了一些经费鼓励研究生创新。
目前,我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之比为1.5:1,研究生教育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为加快我校研究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步伐,我校实施了优秀论文培育计划、研究生国内外访学计划、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有两项研究生教学成果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每年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和省创新计划资助的研究生项目均居全省高校前列,每年有近二十篇理工科研究生科研论文被SCI一区、二区收录,有百余篇科研论文被SCI、EI核心收录,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我校还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华藏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等10多项奖学金,为勤奋好学、不断探索的我校研究生进行学术创新、科研创造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
中国教育在线: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极大影响,而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请问南京师大在拓宽硕士毕业生就业渠道方面都做了哪些有利的举措。对于硕士毕业生就业有些什么想法及建议。
宋永忠:我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积极提高研究生就业率为目标、以服务毕业研究生的需要、提升研究生就业技能工作为核心,努力开拓研究生就业市场。工作思路是将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素养的提升、就业技能训练及就业形式和政策的宣讲贯穿研究生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强化学校、学院、导师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意识;以学校、学院为平台积极开拓研究生就业渠道,群策群力保障研究生就业。经过努力,我校连续多年的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建议研究生毕业生在就业时也不要好高婺远,一定要脚踏实地,既要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也要对就业预期有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总体来说,我校近年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及招生、学位等工作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此,我也衷心欢迎广大青年踊跃报考南京师范大学,我相信,选择南京师范大学,将会是你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欢迎大家,谢谢!
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个人简介:
宋永忠,男,汉族,1958年2月9日出生,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数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委员。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在南京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6月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起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至今。
从事学科专业为计算数学,研究方向为数值代数和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4项。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的1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333工程”二期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