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新闻 >> 正文
 
2010考研呈现两大趋势
整理自:京华时报 2009-10-13 12:36:24

明年研究生报名工作已于日前正式启动,不少准备参加明年考试的学子们早已进入了紧张的备考中。专家预测,在就业压力、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明年考研人数仍将维持继续增长势头。在竞争激烈的考研战场上,如何选择适合的专业实现顺利转型,成为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现象

考研热持续升温

周末的大学自习室和图书馆里,到处都是埋头苦读的同学,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考研族”。北京建工学院的大四学生李文本科学的是工程造价,为了报考他喜欢的某大学外语专业,他从去年暑假起就开始了复习准备。

“当时家里人说学工程有前程,可是我真的完全不感兴趣,学了三年,工程图纸都看不大懂!”李文从小对英语感兴趣,于是大三期末考试一结束,他就把所有的工程专业书籍束之高阁,备齐全套外语复习资料,一头扎了进去。像李文这样,本科所学专业完全不是自己所想涉足的领域,于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跨专业考研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跨专业考研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李文现在一天学习12个小时,比高三还刻苦。

更多的考生选择考研的最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太大”。上周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某考研机构举办的周末培训班上,可容纳800人的学校礼堂挤入了近千名前来听课的学生。人大法学院的孟尧就是其中之一,为准备考研,她已经上了不少辅导课了。

“虽然学校和专业都还不错,但金融危机以来,本科生找工作的压力特别明显。现在学法律的学生到处都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还是有优势些。”谈起自己选择考研的原因,孟尧有些无奈。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发现,和孟尧有同样想法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有两三年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读研,刚好可以规避就业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历层次。

专家预测,2010年的研究生报考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考研报考人数会适度增加,估计会达到140万左右,而2009年的报考人数是124.6万。二是考研人群趋于理性,大部分考生都结合实际,在就业和考研的权衡中做出选择,随大流盲目考研的人群比例将不足总考生的5%。

■分析

考研存在四误区

并非所有决定考研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清晰的判断和认识。海天考研首席全程策划专家甘源介绍,从目前来看,选择考研的学生出现的误区比较多,比较典型的大概有四类:

1.专业选择过于理想化,没有结合实际分析。

不同的专业考试科目是不一样的,例如文科跨工科,考试科目涉及数学,跨考难度大。考生如果没有从备考难易程度的方面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就有可能陷入理想化的空想之中。

2.喜欢单纯从专业名称的字面进行狭义理解。

考生对专业的职业去向并没有研究,导致部分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热得很不正常,也导致了不少“伪兴趣”的产生。对此,建议考生要从专业的对口率、硕士培养模式、行业去向、招聘单位性质、基本薪资状况、岗位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3.片面追逐热门,扎堆现象严重。

很多考生把报“热门专业”理解成“好专业”,中国十大考研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占到报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甘源分析,是否属于“热门”的标准,是以报考人数作为依据,与专业的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同时,部分媒体或职业规划专家在做预测时,也侧重某些专业未来二十年的职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没有考虑目前专业的配套教学力量及行业发展水平,如生物、环境被评价成热门,也给考生造成了很大误解。甘源认为,专业好不好的标准,应是是否适合考生的职业规划和考取的可能性。

4.过于强调专业的对口,完全以本科专业为依据选专业。

在中国很多专业是不对口的,但不对口并不意味着发展受限,如文史哲法管理等学科更看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看重的是思维水平,并且,硕士专业和本科专业不可能一一对应,如技术性专业在硕士阶段会分得更细,而职业性专业,考生在报考时则需要拓宽思路,结合兴趣及职业规划在更宽的学科领域里选择,不能拿着本科专业按图索骥,否则会出现偏差。

■支招

专业选择应考虑职业取向

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考研是二次革命,是修正未来发展路径的好机会。目前,很多考生在选择研究生报考专业时,都会考虑到该专业今后发展前景。据统计,为了有更好的职业前景而选择考研的学生占到60%以上。

甘源表示,考生在专业选择上表现出的理性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对于这种学生,要提醒的是,不能单纯地从“研究生”三个字的字面去理解,研究生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单纯地走“研究”的路线,不同专业的考研应该有不同的职业目标和价值取向。

如“理工农医”等技术含量高的专业要走“研究”路线,亦即考生要清楚这类专业的读研的目的是深化专业水平,让自己成为行业专家和研究型人才。“教育学、法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则一定强调读研的实践性,要走“职业”路线,即读研的目的是提高就业层次,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史哲”等专业的路线比较复合,既有可能是为了研究,也有可能是为了职业,或者规避本科的就业风险,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要着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报考时尽量选择名牌院校或者综合类大学,读研的目的是提高个人品牌价值。

简单点讲,以职业规划为前提选择考研的专业是理性并且科学的,要么因为读研而“学术”,要么因读研而“职业”。

专业报考忌盲目“追热”

尽管每年考研的专业排位都会有所变化,但近五年前十名的专业基本都包括工商管理(MBA)、法律硕士、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英语语言文学、通信工程等专业。

对于这些热门专业的如何报考,甘源建议考生,不能因为它们是热门就选择,必须看读研的价值取向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报考前十名的专业,其报考院校又是名校并且高校在这些专业的学科实力上又很突出,难度将是极大的,其录取分数、报录比例等都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如人大的法律硕士和企业管理;复旦、北大的金融学;厦门大学的会计学;北航、清华的计算机等。

另外,如果报考的专业偏重专业本身的技术含量,就尽量报考专业类院校,重点考察该校某专业的学科实力;如果是偏实践的文科专业或者文史类专业,则重点选择报考综合类大学,就不用过于倚重某校某专业的学科实力。也就是说,在专业和院校的搭配上要有所取舍,着重考虑其中一个指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考研成功率,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风险最合理的方案。当然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报考名牌院校的强势专业。

>>相关新闻

考研政治大纲巨变带热考研网络培训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2010考研大纲公布已近一个月,政治大纲的巨变不光让许多考生乱了阵脚,更忙坏了考研网络培训机构。由于网络培训的特点决定其可以根据大纲变动及时调整课程,且一般都采取在考试前不限次数随时听课的方式,因此参加网络培训成为众多考生应对政治大纲变动的首选方案。

一家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受大纲变动影响最大的是在职和重考人群,在大纲公布后的一周内,共接到非应届考生咨询电话超过3000个。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在2010考研大纲中为新增内容,但从2006级学生开始已经在全国高等学校普遍实施教学,今年大四的应届考生对于该部分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而在职考生和重考生则需要从零开始准备;另一方面,在职考生周边备考人群较为分散,缺乏充足的信息获取通道,对于大纲变动缺乏足够的准备;而重考生则容易从过往经验出发设定复习计划,最终却无法跟新大纲匹配,瞬间感到束手无策。

>>专家建议

巧用网络辅导备考政治

1.选择需冷静,无需大而全

高价培训一般分为两种,课程内容包含复习过程始末的全程课程,以及附加服务较多的VIP课程。大纲公布后,一些已经完成了基础阶段复习课程的考生没有必要再选择全程课程从基础开始重新学起,而应该抓紧时间进入针对新大纲的强化复习。2.充分利用附加服务

考研培训机构之间为了竞争,往往在课程外附加一些服务内容。例如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后答疑、在线测评等,考生在选择课程前应详细咨询,认真比对,选择师资力量好、服务完善的辅导。3.注意自测,查漏补缺

一般来说,网络培训会提供菜单式服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先听哪些课程,后听哪些课程,哪些课程需要反复多听几次。4.多方比较,广纳资源

不同机构的师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也有所不同。

考生即便已经报名参加了某一机构的课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多通过媒体、网络、参加公开讲座、观看网络视频等方式了解其他机构的教学资源,包括知识点归纳、模拟试题等。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