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被认为是就业压力大导致 今年我省三个考生中就有俩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热门为文法、医学、财经
晨报讯(记者 常旭)今年全国140万考生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数为近十年来之最。
我省6万考生角逐硕士研究生考试,其中约2/3为应届本科生。
根据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与去年持平,去年约为46.5万名。而今年报考人数达到140万人,比上年增长13%。录考比例约达1:3。
今年的我省考研大军中,应届本科生仍是主力人群,达40254人,约占总人数的2/3。今年报名集中的专业为文法、医学、财经三大类。而报考集中的院校为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定于1月9日至10日(个别考试科目在11日)进行。
针对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递增现象,省人才中心人才研究所所长姬养洲认为是因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外一些高校扩大招生计划,还有研究生待遇比本科毕业生稍好。"
记者调查 来考研,八成为缓解就业压力
说笑、喊冷、沉默……昨日17时许,考完英语,在沈阳市第43中学考点走出的考生们反应各异。
但八成考生表示,来考研,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文化火锅""烤糊"学生
"我实在是答不下去了,作文'文化火锅'以前没遇到过。"一位男生提前20分钟便交卷走出考场,说,除了作文题以前没涉及到外,其他试题还算在预料之中。
记者发现,提前交卷的考生还真不少,他们解释"实在答不下去了",多数表示没什么希望,但情绪乐观。
17时,大批考生走出考场,有的边说边笑,有的直接喊着天气冷。一位男同学告诉记者,他答得不好,但他觉得大不了明年再来。
考生包大巴往返引人羡慕
昨日16时50分许,在第43中学考点,离英语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一辆大巴车便停到了考场门前的马路上,一位男同学从车上下来举起了"研途快车"的牌子。原来,这是专门为考研学生准备的集体"私家车"。
据举牌的男生说,车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他只是牵头负责,每个学生30元(两天),包车的基本都是辽大沈北校区的考生。他们不仅避免了挨冻,还可以交流感受互相加油、舒缓心情,这让其他考生挺羡慕。
为啥考研?昨日,记者采访的考生中,八成考生表示为缓解就业压力。"考研也是为了保险,找不到工作,能考上研究生也不错。"在考场外,一位考生家长说。
应届毕业生小王则说,如有合适的工作,他会首选找工作,但目前对此没信心。
但也有个别考生是为了挑战自己。贾女士是一位银行职员,她觉得工作清闲,有时间复习功课就想来考研试试。
本报记者 李敏
"偷听"考场
"冷!冷!冷!"(一男生走出大门高喊,不知是考场冷、天气冷,还是考题冷?)
"亲爱的,你来接我,我更内疚啦!"(一男生对前来接他的女友说)
"你看我说啥了,'文化'和'环境'一个都没少!"(一女生谈论英语试题)
"不怪别人,要怪只能怪我没好好复习!"(一女生和另一女生说)
"火锅!吃的时候咋就没想到文化呢?"(又一个感叹英语作文的)
"奇怪,这回发传单的咋这么少呢?"(一女考生对考场外仅有的一名发传单人员说)
"我回去对对答案,要是选择题错得太多,明天我就不用来啦!"(一考生笑呵呵地对同伴说)
"明年,加油!"(提前交卷的俩考生互相打趣)
本报记者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