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题具有重庆特色,首倡“工匠精神”
解读人:重庆一中教师晏福勇,知名高级教师,初中物理备课组组长,2012年中考状元陈耔熹和雷康迪导师,多届中考命题阅卷经验,上课生动形象,他的课从来没有一个学生睡觉,中考押题准确率极高。
试题彰显了物理学科特色和“重庆特色”。通过糖水、盐水这一生活中的常见液体分层引起的变化,感知实验和科学方法的魅力;根据重庆长江索道计算平均速度、兼具重庆特色的“中欧班列”于2017年4月首次实现发车一千列等,无不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总体来说,今年重庆的中考物理试题难度与去年持平,形式上比较创新。注重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注重了课程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此次物理试题大量引用身边素材,聚焦社会热点,比如“PM2.5浓度监测仪器”“国产C919大型客机”,以及中国制造的“笔尖钢”“中国首艘001A国产航母”“直19E”等等,通过物理与其他学科、社会热点的融合,体现物理的应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做好此次物理试题,只是死记硬背可是不行的。重庆一中物理老师晏福勇介绍说,试题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要“敢于质疑”。A卷第16题的最后一问,学生熟悉欧姆定律探究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两卷的第17题,情景是学生常见的,由一个看起来与阿基米德原理相悖的现象引起学生的质疑。这样的质疑,将唤起学生认知冲突,只有真正理解了科学方法,才能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点。
同时,试题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建立模型”。比如利用《天工开物》中的图片,建立相似度极高的杠杆模型,在模型研究中呈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晏福勇表示,从这次试题不难看出,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智慧化”探索,学生学习要向“多元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