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报记者 叶琦 实习生 范灿平
从今天起至21日,福州市6万多名学生面临着人生中第一次关键性的抉择———中考填报志愿。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在呼吁发展职业教育,但在15日举办的“2008年福州市区中招填报志愿咨询会”上,仍然呈现普高摊点前水泄不通、部分职技校受冷遇的格局。在部分考生家长的眼里,仍然把职业教育当作“次等教育”,觉得只要尚存一线希望,就要让孩子念普高、考大学。
[真实个案]
一位考生的两次选择
这是一个真实的个案:考生小凯三年前也面临着中考志愿的困惑,当年他的中考成绩是327分,在父母希望小凯能够念高中、考大学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小凯勉强被录取到一所市区的三类普高。让小凯和他的父母安慰的是,当年这所三类普高有7位高考生上了本三批投档线。小凯的愿望,也是三年后无论如何上一所本科。
结果第一学期期末考,小凯的成绩单上就亮起了一片红灯,英语和数学让他尤其吃力。小凯的母亲急坏了,在一些亲戚的建议下,帮小凯联系了一所职业学校的五年专,想为他办理转学手续。但小凯的父亲坚决不同意,觉得小凯只要努力学习,考大学还是有希望的……最终,小凯还是遵照父亲的愿望,努力继续他的高中学业。一晃三年过去了,小凯今年参加普通高考,预估分数是320分左右(理工类)。如果按照2007年我省普通高招划定的各批次分数线,理工类高职高专批最低控制线为319分,小凯的成绩只能勉强上线,父母亲看着儿子估出来的分数愁眉不展,哀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费了这么多心思,结果还盼不来一所稍好的大专院校。
[政策变化]
培养目标升格,就业行情看涨,职校招生一律要过中考关
与往年相比,今年职、技校招生有新变化:一是福州市区职业学校取消了往年的推荐免试生,一律要通过中考录取,对职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提高;二是为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局面,我省计划建设一批专门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今年初我省有四所高级技校升格为技师学院(福建技师学院、厦门技师学院、龙岩技师学院、南平技师学院),这也是我省技师学院获批后,首次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
“预备技师”=本科生待遇
如果说过去技校培养的主要是中级工和高级工,现在培养目标已升格为高级工和“预备技师”。记者了解到,技师学院是以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通过高级技工学校升级,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而举办。升格后的技师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在校学习4~5年,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关专业“预备技师”证书。中职毕业后也可继续学习2~3年,获得高级工资格进而参加“预备技师”培训。
而“预备技师”毕业后工作两年,通过能力、业绩评审,就可正式获得技师证书。在企业里,“技师”待遇相当于本科生;而“高级技师”则相当于博士生。
从“差生收容所”到“本科回炉基地”
以前,常常听见不少老师、家长对不爱读书的孩子念叨:不好好念书,就把你送到技工学校!当时的技工学校,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成了“差生收容所”。现在,人们对技校的固有印象,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就业通道”所取代。每年招生季节,省属的福建技师学院1000多个招生名额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学校开展的高级工(大专)班,这些年录取分数线逐年看涨。
而本科生回炉技校学习一技之长也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2002年,有一位同济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来到当时的福建省第
一职业技能学院,要求参加“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当时还在担任副校长的戴三法特意跟这位同济大学的毕业生进行面谈,问他为什么要来技校培训。这位学生说,凭他的文凭在上海找到工作不难,只是就业岗位不太理想,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紧缺,他想掌握一门技能,回到上海后可以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这几年本科生、大专生毕业后,想到我们这边学技术的很多,经常都能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福建技师学院的戴院长说,有时候不是学校不愿意收,而是进技校也有一定的门槛,如果想学技师,必须是持高级工证书满两年,或是从事相关工种工龄满10年的。除非愿意从头开始,和初高中起点的学生一起上课。即使是这样,每年也都有十多个本科、大专毕业生来技校“回炉”,也有一些高中生参加高考后因为录取学校不满意,担心毕业后就业难,宁愿选择技校学习一项技能。
[探访技校]
“准技师”在学校内能培养得出来吗?技师学院与原先的技校相比,有哪些办学特色?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属的福建技师学院院长戴三法。戴院长介绍说,过去技校只有数控、模具等“名牌”工种对高中毕业生比较有吸引力。现在学校形象变了,将极大提升对师资和生源的吸引力,带动整个高级工、技师班的招生和培养步伐,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走进“蓝领”队伍。
学院不办供需见面会 因为毕业生不愁工作
在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们的“第一课堂”不是教室,而是实训场。实训课占到教学时间的50%。学生实训是“真刀真枪”地到实训大楼的车间顶岗锻炼,实习厂完全模拟工厂,像工厂一样进门打卡,下工单。学校购买的先进设备和外国公司赠送的精密设备全部进驻这里,未来还将引进各种先进流水线。基本技能训练全部在这里完成。学生的产品一样要接受质检,只有成品和次品两种结果,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手艺是否过关。这里的合格产品从来不愁订单,直接用于生产环节。
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是不能从这里毕业的。而严格培训出来的毕业生,一到岗工作就能上手,很受企业欢迎。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提前半年来预订,每个学生有两三个就业岗位随他挑选,福建技师学院徐光荣副院长介绍说,今年学院已经无需举办供需见面会。同时,学校和一些大专院校高位嫁接,联合培养相关专业的高级工,大专院校毕业生经过两年的技能培训,取得“预备技师”证书,这些“双证”学生更是被企业一抢而空。近年来,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最低起薪点也在1500元以上,不低于本科大学生的平均水准。
外国政府企业也找技校“投资”人才
从2004年开始,基于福建省与德国莱法州的友好省州关系,福建技师学院的前身———福建省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莱法州IFB教师进修学院合作,一起培养师生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德国方面已经有意向答应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从机械类、电子类专业中选拔20~30名优秀学生到德国培训,学生在德国拥有双重身份,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工作。同时,针对出国培训的外语障碍,目前学校已经开展德语学习培训班。除此之外,学校还拟专门为福建戴姆勒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培养“自动化控制”方面骨干,为该公司生产“奔驰”汽车做好人才准备。
名企为何如此慷慨?戴院长认为,企业付出是为“投资”人才。这些企业想把它们的先进设备销往福建,必须要有一批懂得使用、操作它们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发挥机器的效能。企业甚至希望,一批批已掌握了技能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带动企业购买它们的设备。
□记者观点
长期以来,在过分看重学历教育的氛围里,许多家长不愿孩子当技工,职业教育发展也很不正常,致使近年来频频出现“技工荒;。据统计,我国高级技工占全部技工的比例极低,仅数控机床操作技工,全国就短缺60万人,很多企业买得起进口数控机床,却常常找不到合适的操作技工。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已影响到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不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革新。
时至今日,市场机制开始发挥独特作用。随着企业的需求高涨,技工的价值正不断显现。今年福建省首批升格的四所技师学院,也正是政府部门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出台的政策。其实,大中专毕业生“回炉”技校并非中国特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存在,甚至连硕士、博士毕业生,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家长们或许需要转变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一部分大中专学生,甚至在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接受相关技能教育或培训,在毕业时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一站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