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报名点刚停电,马上有家长给我们打电话,十分激动地说:这是故意的!有人在搞破坏!目的是想推迟志愿录入时间,这样一些人就可收集信息来修改志愿。
后来的调查证实,只是一个开关柜“炸”了引发的小事故,即使真的有人有那么大的本事,那他显然事先没做好调查工作——录入的信息没有联网,如果要搜集信息,他不仅要打电话给每所学校,还要打给每个班级的录入人员,还得确保每位录入人员都有颗爱因斯坦般超人的脑袋。
中招志愿填报中存在这么激烈的“敌我”斗争,让人开了眼界。在中招志愿填报结束之后,筋疲力尽的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在问:我们能不能有更好的志愿填报方式?
捆绑意见十分盛行——把一中和双十捆绑起来招生,然后他们之间再通过电脑派位来分配学生。但是,问题是即使用电脑派位仍会有人不满意:例如,有的学生住在一中附近,如果被派入双十枋湖校区,肯定不愿意;有的学生对某校情有独钟,用电脑派位,他一定也会有意见。还有,两所学校对电脑派位呈现出的分数分布会毫无怨言吗?
更大的问题是,正如我们三年前所讲的:凭什么报考一中和双十的人能享受这种捆绑?凭什么要以报考一中和双十的考生的满意度来作为衡量整个中招成败的标尺?而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可以捆绑招生,那么,是什么学校和什么学校捆绑在一起呢?
还有人号召用选号的方式,即全市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一个一个选学校,但是,全市2.6万名考生要花多长时间?此外,现在中考只有四科,每个分数极其密集,谁先谁后?每个等级组合都有好几个组合方法,谁先谁后?有人说,那就全市排名前二三千名的考生选号吧!这显然也不可行:凭什么排名靠前的考生就能拥有选号权,其他人就没有?
还有人建议用平行志愿方式,事实上,平行志愿各志愿间仍是有梯度,即录取时是按填报志愿先后顺序录的,也会有要选A在第一志愿或是第二志愿的痛苦。
事实上,现行志愿的一种考虑是全市的均衡教育——如果招生规则仅是为了两三所学校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打击一大片,而厦门高考如果仅靠这两三所学校,那到时也会出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是说现行的志愿是完美的,也希望能寻求改进余地,但是,它绝对不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方法。
报考志愿不外乎三种形式:考前报志愿、估分报志愿、知分填报志愿,人们习惯将前两者称为“蒙着报”,后者则是“报着蒙”,说白一点,半斤八两。无论哪种填报方式都有游戏规则,都有风险。从理论上讲,对每个考生都公平的——你都得做出选择,懂得放弃。
中招令人筋疲力尽的还有一点——学校过分注重竞争,忘记合作——每年,随着中招和高招的结束,一些学校原本陷入低谷的关系往往会再次堕入低谷。学校之间忙着你争我赶,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点:在某种程度上,是能与之抗衡的对手成就了自己——正是因为对手的强大,你也有机会变得更强大。如果对手不堪一击,你一直处于后无追兵的状态,那么,长久下去,可能令你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