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咸宁中考历史大纲模拟试题及答案
咸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 史 说 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实行毕业、升学两考合一,共用一套试卷的方式进行。其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科学业水平;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考试内容
(一)历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二)历史教科书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三)考试范围
中 国 古 代 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①我国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①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①炎黄战蚩尤 ②黄帝——“人文初祖” ③尧舜禹的“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①夏朝的兴衰 ②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③西周的分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①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②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③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①春秋争霸 ②战国七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②著名的都江堰 ③商鞅变法
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
①文字的演变 ②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③屈原和“钟鼓之乐” 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⑤思想家老子 ⑥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①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②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①秦的暴政 ②陈胜吴广起义 ③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①文景之治 ②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①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②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③昭君出塞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①张骞通西域 ②丝绸之路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③华佗和张仲景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⑤司马迁和《史记》 ⑥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的形成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西晋的兴亡与内迁的各族 ②淝水之战 ③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①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二)
①祖冲之和圆周率 ②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③郦道元和《水经注》 ④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⑤辉煌的石窟艺术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①南北重归统一 ②大运河的开通
第2课 “贞观之治”
①唐朝的建立 ②“贞观之治” ③女皇武则天
第3课 “开元盛世”
①“开元之治” ②盛世经济的繁荣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①科举制的诞生 ②科举制的完善 ③科举制的影响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①谴唐使和鉴真东渡 ②唐与新罗的关系 ③玄奘西游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①高超的建筑水平 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光耀千古的诗坛 ④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⑤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⑥盛大欢腾的乐舞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①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②辽、宋、夏的和战 ③金和南宋的对峙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南方农业的发展 ②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③南方商业的繁荣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①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②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①“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②忽必烈建立元朝 ③民族融合的发展
第13、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③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④宋词和元曲 ⑤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①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②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①郑和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①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②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①“开辟荆榛逐荷夷” ②雅克萨之战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①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②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①明清经济的发展 ②“闭关锁国”的政策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
①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②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③古典小说的高峰 ④戏剧的繁荣 ⑤书画的成就
中 国 近 代 史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中英《南京条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①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③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3课 收复新疆
①阿古柏侵占新疆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①黄海大战 ②《马关条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②《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①“自强”与“求富” ②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7课 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 ②百日维新
第8课 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②武昌起义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新世纪的曙光”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五四爱国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11课 北伐战争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胜利进军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①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②长征的胜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①九一八事变 ②西安事变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①血染卢沟桥 ②南京大屠杀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①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中共七大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①重庆谈判 ②转战陕北 ③挺进大别山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①三大战役 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状元实业家张謇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①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②文化生活的变迁 ③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①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②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③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④新式教育的开端 ⑤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中 国 现 代 史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①开国大典 ②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②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第5课 三大改造
①农民、手工业合作化 ②公私合营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①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②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①动乱和灾难 ②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9课 改革开放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③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①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②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②各民族共同发展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①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②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①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②导弹部队的发展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①“两弹一星” ②籼型杂交水稻 ③863计划 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①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①文学的繁荣 ②艺术的发展 ③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①衣食住行的变迁 ②就业和社会保障
世 界 古 代 史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①人类的出现 ②氏族社会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①金字塔的国度 ②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③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①雅典城邦的繁荣 ②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①大化改新 ②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①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②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③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①希波战争 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③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②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二)
①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②世界三大宗教 ③杰出的科学家 ④文学与戏剧⑤著名建筑
世 界 近 代 史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①文艺复兴 ②新航路的开辟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②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③《权利法案》的颁布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②来克星顿枪声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①法国大革命 ②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①珍妮机的故事 ②瓦特与蒸汽机 ③火车的诞生
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①罪恶的“三角贸易” ②“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第16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①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②“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英国的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巴黎公社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①战争的爆发 ②北方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①俄国废除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①“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发明大王”爱迪生 ③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②大战的爆发 ③空前的灾难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①思想启蒙的火种 ②科学的革命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①著名音乐家 ②文学巨匠 ③美术名家
世 界 现 代 史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①新时代的曙光 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①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战后的“新秩序” ②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①“繁荣”及其崩溃 ②罗斯福新政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①纳粹政权的建立 ②反犹狂潮 ③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慕尼黑阴谋 ②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②最后的胜利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战后的繁荣 ②危机和经济调整 ③新经济的出现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的崛起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①赫鲁晓夫改革 ②苏联的解体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①匈牙利的改革 ②东欧剧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①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②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③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①战火频仍的中东 ②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①冷战政策 ②美苏争霸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一超多强” ②科索沃战争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①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①文学名著 ②现代美术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①爵士乐 ②好莱坞
三、能力要求
1、再认、再现历史能力 能准确地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材料处理 能阅读理解简单的历史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3、历史阐释 能归纳、比较和概括重要的历史知识。能把有关的重要知识点、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能熟练的运用。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4、文字表达 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观点鲜明。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思想品德、历史实行合卷闭卷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历史50分),考试时限80分钟。
(二)内容比例
1、中国古代史 约20%
2、中国近代现代史 约40%
3、世界历史 约40%
(三)题型比例
1、单项选择题 约48%
2、问答题 约20%
3、材料解析题 约32%
(四)难度 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65左右。
五、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家老子的学说记录在下列哪一部书中?
A、《论语》 B、《春秋》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答:C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下列哪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①印度 ②巴基斯坦 ③韩国 ④新加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D
(二)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3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1分)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3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分)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说:“三大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王树增《长征》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哪三大主力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会师?(3分)
答: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3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