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肠道病毒EV71感染主要通过与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岁以下儿童多发,环境卫生差、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容易发病,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病情发生后,卫生部、安徽省卫生厅迅速派出专家组赴阜阳指导调查病因,全力救治患儿,全面开展防控工作。阜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从全市医疗系统调配了精干的医疗救护人员充实到定点救治医院,调度婴幼儿呼吸机等相关设备,开辟了救治绿色通道。同时,加强疾病监测,重点对学校、幼儿园、村庄的环境卫生、饮水、食品卫生等进行治理和检查。
手足口病事件经过
2008年3月上旬阜阳市人民医院接收了5例患病儿童,症状一样;
2008年3月27日至29日连续死亡5例患病儿童;
2008年3月29日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举报者最早发现EV71疫情并上报;
2008年3月31日阜阳市将疫情上报省卫生厅;
2008年4月13日卫生部专家抵达阜阳进行调查;
2008年4月15日当地政府在当地媒体上公布了关于此病的信息;
2008年4月23日卫生部确诊“怪病”为EV71肠道病毒感染;
2008年4月25日当地媒体首次报道疫情确诊情况;
2008年4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赶至阜阳;
2008年4月27日新华社公开发布消息。
疫情信息自疫情始发之时起被屏蔽近一个半月,浪费了控制疫情蔓延的时机,造成阜阳当地1199名儿童感染,20名死亡。
2008年5月9日的数据显示,全国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近25000例,造成34名患儿死亡。
不过,卫生部赴阜阳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表示,通过有效防控措施的干预实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已开始稳中有降。卫生部发言人也指出,目前全国的手足口病疫情还没有出现大波动,通过加强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将得到较好的控制。
“一开始我对手足口病不了解,很害怕。”金莹说,“后来卫生机构不断宣传介绍这种病,每天都通报疫情发展,我知道了它的成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心里面就踏实了很多。”
看着儿子在一旁快乐地学步,金莹说:“到目前为止,我和周围的许多妈妈们都没有感觉到当年非典时期那种恐慌。”
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之后,中国领导人将“信息公开,措施透明”列为非典防治工作的六条宝贵经验之一。
2008年5月1日,酝酿数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一旨在提升政府透明度的举措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关于卫生信息披露,条例中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必须重点公开公共卫生的监督检查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而此时出现的手足口疫情,成为检验这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新法的“试金石”。
相比5年前非典发生之初一些政府部门披露疫情信息的被动与迟缓,本次手足口疫情发生后,卫生部迅速作出反应:调集科研人员奔赴阜阳抗疫一线开展科研攻关,同时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中国卫生部还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做了通报,共同研究应对措施。
在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第二天即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此间有评论指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及时向公众披露疫情和防治情况有助于阻遏手足口疫情演变成严重的危机。
EV71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围绕信息公开和屏蔽的较量将长期存在。争取知情权的逐步落实,还须继续从各环节努力。
安徽阜阳感染(作用)于肠道的EV71病毒疫情始发于2008年3月上旬,直到最终酿成2003年SARS之后又一起重特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新华社才于4月27日向全国发布首条消息。
从现有信息源判断,EV71病毒疫情也许属于“天灾”,可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如此重特大公共卫生安全信息的层层瞒报却属SARS之后最严重的信息屏蔽事件。
3月上旬,阜阳市医院收治多例儿童发热病症;3月27日起连续出现5例患病儿童死亡;3月31日阜阳市才将疫情上报省卫生厅;4月13日卫生部专家才姗姗抵达阜阳调查;4月15日当地政府才首次在本地媒体公开疫情;4月23日确诊为EV71肠道病毒感染;4月25日当地媒体首次报道疫情确诊情况;4月26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赶至阜阳;4月27日新华社公开发布消息……
这中间的各道环节,究竟都发生过、隐瞒过什么,人们凭社会经验就可作足够的想象。
与当年SARS疫情初期持续的瞒报相似,本次EV71病毒疫情长达一个半月的屏蔽,全国人民尤其是疫情流行地民众知情权被剥夺,宝贵的控制疫情蔓延的时机被白白错失。由此支付的惨痛代价是,截止到4月28日21时,经确诊被感染的病人(以儿童为主)1199例,死亡20例。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肯定SARS之后,国家在信息公开变革中的种种建树。仅法制建设方面,国家层面的《信息公开条例》已颁布施行;《传染病防治法》修正案单列了疫情必须及时上报的法条;《突发事件应对法》则对新闻报道作了有限的“网开一面”等。以此观照本次处置EV71病毒疫情所暴露的有法不依,既属不可理喻,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人们尤须认知,从法制走向法治,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里,都系一个历史进程。进程之快慢、为此支付代价的大与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文化及更上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更新的快慢。
6.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从学术研究和应对的能力机制角度考虑,在我国大概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类似地震、海啸、洪水等等。第二类一般是重大的生产事故,像“京广路塌陷”,就属于重大的交通事故,还有工厂的生产安全事故、煤矿的坍塌、爆炸等等。第三类也就是我们讲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都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第四类是涉及重大社会安全的事件,比如恐怖袭击。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成4级,特别重大的是Ⅰ级,重大的是Ⅱ级,较大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
7.2009年2月,据《中国青年报》题为“江苏盐城化工厂污染自来水数十万人饮水受影响”报道:“今天早晨6时许,许多盐城市民在做饭时发现自来水带有强烈的农药味,而且农药气味越来越浓。6时20分,盐城汇津水务有限公司(原市自来水总公司)接到用户反映,水中有农药味。水务公司立即通知城东、城西、越河3家制水厂检查水样,随即发现,城西水厂和越河水厂出厂的自来水确有强烈农药味。”又一起环境污染事件所衍生的公共饮用水污染事件发生了。这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再次发生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因环境污染事故所引发的重大次生公共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贵在迅速查明控制,而且这是一项社会管控的系统工程。如果像当年四川沱江污染那样,把板子都打在环保局身上,这是不够的。这次事件还启示我们:公众参与在危机中的作用非凡。这场事件,除了检视行政立法与实施之外,法律监督的发条也可以上得再紧一些。
8.2003年爆发的“非典”是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场疫病危机,其中中国内地是重灾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日内瓦时间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6月9日下午2时,席卷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SARS疫情,已经导致全球累计临床报告病例8421例,其中中国内地5328例,占63%;全球死亡病例784例,其中中国内地340例,占44%。
“非典”自2002年11月在我国内地出现病例并开始大范围流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疫情主要发生在粤、港两地;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国扩散,其中尤以北京为烈。2004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表明中国内地抗击“非典”取得胜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