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选1”—“126选1”—“100选1”—“53选1”—“40选1”……
一个月后,宾阳县古辣镇平龙村党总支书记韦良荣也许将告别一待就是10多年的村委会,正式走进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办公楼,成为乡镇领导班子中的一员。而上面的这组数字,记录着他作为南宁市1395名村党组织书记中的一员,如何经过层层推荐考核、能力素质测试、考察、体检等,最后变成全区公开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公示的100名拟任副乡(镇)长人选中的一员。
随着各地公示名单出炉,全区上下广泛关注的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这场从去年就开始调研酝酿、制订方案,今年4月26日正式开考的面向村党组织书记的公选,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不仅开广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先河,其规模之大、公选数量之多,更创下了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公选的记录,必将成为广西在探索多渠道选用干部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让“村官”政治上有奔头,让基层干部工作有劲头
“我从32岁开始担任村支书,一干就是10多年,从没想到将来会进入乡镇当领导。组织没忘记我们,才使得我成为首批‘幸运儿’!”已进入公示名单的西乡塘区心圩村党支部书记刘显孙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的真实写照。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最后全部落在村官肩头。而长期以来,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低、发展空间狭窄,致使该岗位缺乏吸引力。平均每月补贴300多元,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有人干脆戏谑自己为“三个霉(没)头”:升迁没奔头、经济没捞头、保障没靠头。
中央格外重视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相关要求已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也十分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曾多次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考察。他指出:农村基层党建、基层政权的巩固要靠农村党员和干部。村干部立足基层,生活、工作条件艰苦,要从生活、工作等方面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去年自治区出台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政策文件,村党组织书记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如何拓展村党组织书记的升迁空间,也是基层干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打通村官往上通道、打破村官身份限制!”来自农村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不断表达。
为积极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拓展村党组织书记的发展空间,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打破身份限制,公开选拔10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任副乡(镇)长。
开展此次面向基层选拔考录工作,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基层和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和真情关怀,是深化干部队伍“两个源头”建设、形成更为科学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的战略举措。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向群更是亲自抓公选工作,指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心操作,确保公选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亲自带队调研、审核有关方案;在能力素质测试当日,陈向群还走进考点进行巡视。
人才“集结号”回荡在全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们不禁心潮澎湃。邕宁区蒲庙镇龙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建模已在村支书岗位上勤恳工作13个年头。他向往着更新的挑战、更大的平台,公选的消息令他倍感振奋。一位到基层工作近10年的大学毕业生,感到非常欣慰,非常振奋,非常鼓舞,忍不住在网上发帖,“为广西面向基层大规模选拔干部叫好!”韦良荣则表示,这个消息对村里一些不爱学习的干部触动不小:“公选使大家都感到当村官同样有出息、有前途,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整个村委面貌焕然一新!”有关专家认为,新的政策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有效改善村委结构老龄化问题,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
推好考优,确保好中选优
村党组织书记素质参差不齐,如何确保公选出来的村党组织书记都政治硬、素质高、能力强?这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突出难题。
广西共有14359个建制村,从中选出100名优秀村党组书记,基数大、难度高、任务重。为更有效、更准确地从中遴选,这次选拔一改以往“报名审核后参加考试”的做法,首次引入推荐考核机制:即按照任职资格条件,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对当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差额推荐,然后进行差额考核,再由乡镇党委差额票决,确定参加能力素质测试人员名单。
从媒体公布的简章就可看出此次公选的高要求:除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有胜任乡镇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等基本条件外,更是从任职年限、年龄、学历等任职资格进行了规定。
为确保优中选优,南宁市按照简章要求实行“三审”、“两考核”,由市公选办审核后确定40名参加能力素质测试。贺州市5个县区党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共抽调80多名干部组成考察组,分别深入到各有关乡镇,对32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严格的推荐考核,经过会议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干部考察、差额票决、资格复核等程序,最后确定23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能力素质测试范围。
在层层推荐考核的基础上,全区从14359个建制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出符合条件的1008名,最后确定540名参加能力素质测试,提高了公开选拔工作的效率,又切实做到尊重民意、注重群众基础,彰显了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把组织推荐考核与公开竞争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公选领导干部的新模式。整个过程按照推荐考核、能力素质测试、考察体检、研究决定、公示任职、任职培训等步骤进行,把好了质量关。
为使此次公选真正公开、公平、公正进行,自治区加强信息公开,拓宽监督渠道,扩大民主参与。南宁市实行“三公示”方法,对拟任用人员分别在县、乡镇(街道)、村进行公示;桂林市始终坚持纪检部门的监督贯穿始终,对每一个程序和要求都做出严格规范,同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实施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5月下旬,各市拟任人选公示名单纷纷出炉。公示结果众望所归,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胜利者的好运全靠好政策,公选过程中任何一个不规范操作都将改变结果。这个结果让人满意!”
让干过的答得上,让干得好的考得好
4月26日,540名考生心怀忐忑地分别在14个市参加能力素质测试。他们拿起考卷发现,题目难度不高,基本都能做完,考的全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
“你是一名村支书,在上午8时即将出门到县里参加会议时,突然遇到4个突发事件:两名村民发生山林纠纷;10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一农户发生房屋倒塌;下午2时有乡镇领导检查村沼气池工作。请根据事件作出处理方案并说明原因。”
“请结合当地实际,从加强生产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等10个方面,列出当前农民群众希望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如果两个村村民因山林纠纷发生冲突事件,你作为副镇长,应该怎么做?”
……
一道道来自实践案例的试题,在考生中引起强烈反映。命题组表示:笔试以考察能力为主,考平时积累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
考虑到村党组织书记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文字表达能力普遍不强的特点,命题组跳出固定命题模式,侧重把基层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作为能力素质测试重点,着重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考生实现“干过的都会答,干得好的考得好”。
“考前不知所措,考后心里有底!”能力素质测试中取得71分好成绩的韦良荣谈到感受时表示:“题目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内容都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维稳、处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轻车熟路。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这些工作的同志肯定考不好,县里就有几位学历比我高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分数还比不上我!”
从评卷结果看,整个试题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和甄别功能,全部参加考试的学生平均分为59.4分,55.22%的考生的得分超过60分,为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考生答案中深度挖掘出大量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借鉴价值的信息。
“希望通过这次公选,让村组织书记有奔头成为一种机制。”韦良荣说。“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公选让广大村党组织书记看到了希望,有效激活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建功立业,为推进广西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记者 许丹婷 赵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