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评析
王瑱
福州高级中学高二政治集备组长
高二年段长
福州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
1、题型设计、模块分值以稳为主,但稳中有变。
总体来看,2017全国卷政治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坚持基础性和选拔性相结合,试卷选择题方面有较大的区分度,主观题设问四平八稳,不在设问上增加学生答题难度。
试题基本沿袭了往年的出题传统,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度与去年相当;从模块分值来看,经济生活占30分,政治生活占24分,文化生活占18分,生活与哲学占28分。与去年各模块分值分布大致相同,最后一道4分的建议题给了文化生活。
主观题题型、设问变化不大,哲学继续与文化连题,但出乎意料地把经济和政治分为38、39题单独设问,没有向往年一样以连题形式考查,拓宽了命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变。
2、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
选择试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经济生活涉及互补品、需求弹性、所有制、GDP的概念、财政;政治生活涉及基层自治、政府职能、我国的政治优势、当代国际社会;文化生活涉及文化创新、文化素养、文化多样性、文化自信;生活与哲学涉及主要矛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实践与认识、联系多样性、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创新等,四个模块分值比例合理并且保持稳定。
主观性试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夯实基本知识,比如38题要求分析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并用企业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39题政治生活部分要求分析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进行解释的原因和意义,这些都要求考生首先明确这部分内容有哪些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基础。
3、大热点、新热点较少,时政材料比较平实。
今年的试题并没有像大家预料地一样出现特别重大的时政热点、新热点,“一带一路”因为去年考过今年虽然还是热点但有所回避,好几个材料出现“十八大以来”,还出现了2015年12月的材料。同时可能因为回避各省质检考查的热点知识,在时政材料方面比较平实。
4、主观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基础。
40题依托“中国诗词大会”考查,学生对材料比较熟悉,文化生活题的设问也很常见,“成功原因”可多角度作答,难度较小。生活与哲学考查的知识点,完全可以用排除法,排除前几年出过的考点猜出今年的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