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考生要讲究技巧沉着应试
审题要慢 做题要快
本报讯 (记者陈玉珍)高考即将开始。昨日,记者就考生临场发挥和答题技巧等问题走访了有关专家。
熟悉考场 充分准备
考试前一两天,考生应利用学校安排熟悉考场的时间,摸清自己所在的考室及环境,特别是熟悉到达考场的路线,做好交通和乘车准备。要备齐所需的证件和文具,除了准考证、身份证外,还要选择好自己用得顺手的文具,尽量不要在临考前换新的文具。考试前一晚不要提前睡觉,仍保持以往的作息时间和习惯。
在孩子应考中,家长要调节自己的担忧情绪,为孩子减轻压力。家长除了安排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外,不用刻意为孩子做什么,更不用陪读、陪考。此外,每场考试后,家长不要急于了解考试情况,更不要指责孩子没有发挥好,应要多给孩子鼓劲。
通览全卷 认真审题
考生刚拿到试卷时,心情都较为紧张,不要匆忙作答,应快速通览全卷,了解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等基本情况。在摸清“题情”的基础上,认真审题,看清每道题目给予的条件、问题与要求,弄清题目的提问及其各个问题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寻找其中隐含条件,抓住关键词,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在审题时,要注意联想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确定解题的方向及其方法、步骤。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高考以基础题为主,大部分的题目都可以用正常的办法来解答,答题力争一次成功、一步到位,尽量避免“回头来再想”。
先易后难 不留空白
做题时,要按先易后难的原则,不要按顺序来解题,先做熟题、有把握的题目,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先跳过解答其他题目,再回头攻克,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长的时间,以免因被难题卡住而影响后面做题的情绪。对简单题,要细心,对偏难的题,要有耐心、有信心。要分清试题的轻重,将试题分为能顺利作答的题、有困难但可以做的题、基本不会做的题三大类别,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坚持宁错勿空的原则,不留空白,分分必争。高考评卷按步计分,在做到会多少答多少的同时,对于实在不懂的题目可以猜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解题。要利用好首尾两段时间,考试一开始,考生头脑清晰,答题速度较快且准确。到临近交卷时,考生思维活跃,容易发现试卷中的错误。为此,考生做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认真核对,不要做第一交卷人。
相信自己 轻松迎考
高考有百分之八十是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百分之二十是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质,相信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前提。在高考全程中,考生要树立“人家会的我也会,人家不会的我也会”的必胜信念。考生可以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别人能考好,我也能考好;别人考不好,我也能考好。”过高的期望,会增加考生的焦虑、自卑和挫折感,而过低的期望,又不利于调动考生的积极心态。考生应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和目标,保持适度紧张,使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以平常心取胜,把高考当做平时的一次考试,从容自信走进考场,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和特长。
考完一科 忘记一科
当考生走出考场后,不要与同学讨论上一场考试的情况,以免影响下一场考试的情绪,也不要去想着上一场考试的得与失。考生如有科目没有考好,要学会自我安慰和鼓劲,告诉自己可能是该科试题难度较大,自己考不好,其他人也同样考不好,让自己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考完一科要忘记一科,每科考完后不想、不问、不议、不对答案,全身心投入下一个科目的考试,使自己在考试中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