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今日开始,这也是福建“新高考”的首次亮相。不过,从目前看,曾经被理想主义者寄托希望的“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似乎不大,高考还是“一锤子买卖”的事。
今年高考的一大特点是:无论从全国、福建省、还是厦门来说,考生人数都齐齐“跳水”(详见本报6月4日6版报道)。考生人数减少了,招生人数却增加了,考前省高招办公布的数据是,今年福建高考预计录取率为68%,其中,普通高考为69%,比去年的最终录取率增加了至少7个百分点(详见本报6月2日6版报道)。
2006年福建开始高中新课改,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今年参加高考。
新课改寄托了理想主义者的很多期望,希望它能向应试教育发出挑战,并成功取代它。但现在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从仍然需要夜以继日备考的考生和神经紧张的考生父母身上,就可见一斑。
高考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虽然新高考方案宣称,学生的会考成绩将作为录取的参考,但该如何“参考”,大家都说不明白。
新高考还是带来了新气象,即增加了选做题,这是因为新课改中,学生有选修课,不过,这一变化也不如大家想象的大,因为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有限,绝大多数学生的选修课是一样的。此外,今年福建有一所高职院校获准不必通过高考来录取学生,即采取自行考试的方法。
实事求是地说,新高考的小步前进,除了为了保持稳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从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2009年开始换上新面貌的高考,应该会逐渐带来变化。
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社会诚信体系还无法健全的情况下,我们仍需要高考,它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公平的选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