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高考,考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家长

一名母亲带着读六年级的女儿来考场感受

父亲把儿子“推”进考场

昨天上午9时,飞奔进福州八中考场的最后两名考生
N本报采访组 文/图
本报讯 高考如同一场“攻坚战”,但毫无疑问,考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些学子背后,站着一群“最亲密的战友”,他们有的是考生家长,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重温高考梦的长者,还有的是来感受高考气氛的未来高考者……还有那些为考生提供方便的人,如警察、爱心的哥以及那些为给高考保持安静的市民。
高二女生连续两年感受高考
福州三中高二女生黄同学,昨天上午也来到了高考现场。“明年就轮到我高考了,我来感受一下高考的感觉。”
说起这名黄同学,这可是她第二次感受高考了。只不过,去年感受的方式与今年不一样。“去年我是高考保卫队的成员。”黄同学说。两年感受高考,心情也不一样,“高一时感觉不到紧张,只是好玩,今年就不一样了,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
媒体吓坏“最小高考感受者”
留着可爱学生头,穿着一身白色小短裙的小学女生王同学,是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昨天上午,她一出现在福州三中考点外,马上吸引了一群记者。本报记者刚采访完她,一家电视台又把话筒递到了她嘴边,吓得她连连往后退,一直躲到了妈妈背后。一抬头,发现侧边还有一个摄像记者正在拍她。
“太恐怖了。”小女生向妈妈撒娇。看来,妈妈带她来提前感受高考的气氛,可她没被紧张的高考吓着,却被媒体记者给吓着了。
六旬老人49年后“重温”高考
一名举着一部单反机、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在昨天上午的福州三中考点外特别显眼。记者上前一聊,阿姨姓王,今年已经67岁了。49年前,她和今年的高三学子们一样踏入高考考场,最后考入福建师范大学。而这次,她就是想来重新体验一把高考的感觉。
“现在家长陪考的太多,我觉得不合适。”王阿姨说,当年她和同学们高考,几乎没有父母来陪考,可现在考场外围了好几层的父母。王阿姨说,她准备把拍到的“家长陪考”照片发在自己博客上,希望更多父母意识到,放手让孩子成长,陪考没必要。
爱心的哥连续四年驾驶“爱心接送车”
昨日,记者在福建师大附中门口见到了爱心的哥林润。今年25岁的林润,是福州华威出租汽车公司的的哥,已经连续四年当爱心的哥了。林润说,每年6月,他都主动报名驾驶“爱心接送车”,总有人需要帮助。原来,2003年,他表弟高考,考点在福州一中新校区,没想到粗心的表弟跑到了旧校区。着急的表弟站在路边打的,却一直没打上车。后来,一位好心的私家车主把表弟送到了考场。后来,林润连续四年每年高考都开着的士等在校门口,希望能帮上遇到急事的考生。
□“师”系考生
高考 老师也没闲着
老师对学生竖起大拇指
昨天上午7点半,福州八中考点前陆续出现几名老师,分别手持一叠准考证,等待学生前来领取。8点过后,学生渐渐增多,他们在人群中搜索着自己学生,大声呼喊着“这边领准考证”。在递过每一张准考证时,老师们总会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学生,一名女老师朝学生竖起大拇指,另一名老师则微笑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还有的老师拥抱自己的学生,轻轻说一句鼓励的话。如此温情动作,不禁令人感动。
在入场时间里,老师们忙着清点人数,直到发完手上最后一张准考证,才安心离开考点。记者了解到,这几位老师分别来自市内的几所中学,因为本校有学生在八中考点考试,老师们担心学生忘记带准考证影响考试,决定统一保管准考证,在进入考场前发放。
和父母陪考相比,老师的陪考多了一份从容、细心。“今天,学生就是老师们最大的牵挂。”这些最温情的“陪考”者说。
老师帮考生补准考证
昨天下午2时30分,福州二中考场外,考生小潘急得满头大汗,他的准考证不见了!小潘说,上午考试后,文具袋没动过,可来考场的路上他发现,唯独准考证不见了,这可怎么进考场呢?
陪同而来的小潘父母也傻了眼,好在小潘所在学校———福州八中的老师在现场。一番沟通协商后,老师证实了小潘的身份,小潘得以顺利进入考场。可小潘父母依然“惊魂未定”:准考证没了,后两场考试咋办?学校负责人闻讯赶来,让潘父从家里拿来一张小潘的一寸照片交给老师,老师拿到照片后,马上就为小潘补办准考证去了。
老师把考生背进考场
昨日上午8点多,福建师大附中来了位特殊的考生。他坐着轮椅,由母亲推到了校门口。这位考生右脚只穿了袜子,好像受了伤。这时,校园内走来一位老师,推着考生走进学校。推到教学楼的楼梯前,老师背起考生进了考场。学校老师说,这位考生前两天不小心脚受了伤,学校给他开了绿色通道,由老师和学生轮流接送他。
□高考花絮
打车也赶不及了 警察开摩托送考生
“8点40分了,路口却亮起了红灯!”昨天上午,坐在的士上的考生小林心里像被猫抓一样着急,早上出门有点晚,他特意打了车赶往师大附中的考场,可时间还是有些来不及。情急之下,小林打了110求助。
8时42分,福州市110指挥中心接到了小林的报警电话,指挥中心立即将信息反馈至辖区交巡警。交巡警马上赶赴小林所在的工业路和白马路交叉路口,用摩托车载着小林走了一段,恰好小林的父亲也赶到了,开车将小林送往考场。“就差5分钟,险些迟了!”小林的父亲在考场外长舒了口气……
教会提早结束礼拜
一群挂着胸牌的志愿者,有的帮交巡警疏导交通,有的给家长们端来了凉茶,还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坐坐。
这些志愿者,是福州观巷基督教会的教徒,由于观巷教堂毗邻福州格致中学考场,为了不影响高考,教会简化了上午的集会程序,原本要持续两个小时的“礼拜”,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教徒们并不急着走,泡了一大桶凉茶,主动当起了“服务员”。
考前一天脚被砸伤 女生被扶进考场
昨天上午,位于闽侯尚干镇的闽侯二中高考考点大门口,好多家长都在等待着高考的孩子,吴女士也是其中的一名家长,只是她脸上的神情似乎比别人焦虑一些:前天晚上5时许,距离高考还有十几个小时,她的女儿琳琳(化名)和同学经过一根路灯杆时,正好一辆摩托车开过来,撞上了斜拉着电杆的铁索,电杆倒下,砸伤了琳琳的左脚。昨天上午,琳琳是忍着痛由同学搀扶着走进考场的。
考生遗失身份证 考场上补办
昨日上午,离语文科考试入场时间仅剩半个小时,永泰一中考点考生汪某竟找不到身份证了。突发的情况急坏了考生及身旁的家长。参加当天高考安全保卫的永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开通“高考绿色通道”,由值班户籍民警第一时间开出身份证明,并亲自交到了考生家长的手中。
为高考 葬礼静悄悄
福州二中考点一墙之隔,有位百岁老人的葬礼,为不打扰考生,家属们把定好的吹鼓手全部取消
本报讯 十几个花圈整齐排放,肃穆挽联寄托着对死者的哀思,没有喧闹的锣鼓声,一张小圆桌前,家属静静等候前来吊唁的亲朋,大家都自觉地放低声调。
福州光禄新坊小区9号楼,这里在举行一位百岁老人的葬礼。小区和福州二中考点仅一墙之隔,为了不打扰考生,家属们临时简化了葬礼程序,原本定好的吹鼓手全部取消,连一串鞭炮也没放。
“在福州,80岁以上老人的葬礼都称喜丧,更何况老太太已经100岁了,按照习俗,应该要好好操办一下,这家人这么做,都是为了考生!”住在这个小区的一位阿姨拉住记者,说了这么一番话。
百岁老太的儿子林先生说,老人是6日走的,原定8日出殡,但考虑到当天还在高考,难免会影响考生,因此家人们商量后决定,把出殡时间推迟到9日。“老人在光禄坊住了一辈子,和旁边的福州二中也算是老邻居,不知看过多少孩子参加高考,我们这么做,虽然有违传统习俗,但老人也一定会同意,相信她会很高兴。”
□家有考生
考场内,孩子埋头答题;考场外,家长宁可热着自己,也不愿挪步,都暗暗祈祷一切顺利,等考试结束,还不敢多问“今天考得怎样”,生怕影响孩子接下来的考试情绪。有位家长打趣说,“高考不止考孩子一个,还有后面一溜家长。”
儿子高考 老妈起得比鸡早
虽然是周末,可陈女士没赖床,早上5点半就醒了,开始准备早点、再次检查儿子考试用具是否备齐,然后到6点半叫儿子起床。
陈女士说,儿子被安排在闽侯大学城福州一中考点考试,由于他们住市区,所以得早点出发。“起得比鸡还早,不过没办法,可不能让孩子迟到啊。”说话间,陈女士掩不住脸上的倦意。
据了解,福州一中考点属闽侯考区,但有不少考生家住福州市区,考生和家长都要早起赶场。不过,也有部分家长选择在考场附近租房、租宾馆。阿当是闽侯二中的考生,“家在尚干住,从那过来,起码要三四十分钟。”阿当妈担心女儿乘车赶时间会产生晕车等不适反应,就提早一天在考点附近的宾馆订了一间房。
昨日,记者以考生家长身份,到闽侯上街某宾馆想订钟点房,被告知暂时没房间,得等到12点半看是否有人退房。“每年高考都要订二十多间房,一小时45元,这两天算是小旺季了,要提前订啊。”宾馆前台小姐说。
一路跟踪孩子 生怕车轮爆胎
邓先生住上渡附近,儿子的考场在福建师大附中。昨天一早,小邓出门前,老妈问了一句“孩子,你走哪条路”,小邓一下明白了父母的想法,坚决不让父母跟着。
虽然儿子一再交代,不许父母跟着,但放心不下的邓先生夫妇还是开着小车,与儿子保持几米距离,偷偷跟着。“他骑自行车,我们就怕路上车胎爆了。”邓先生解释。
一路上,小邓走,爹妈走,小邓停,爹妈停……就这样,邓先生夫妇跟踪了十多分钟,眼看着儿子进了考场,他俩才放心回家。
复读生赶考 老妈内疚说错话
昨天下午3时许,福州四中考点前,四十多岁的林阿姨连捶树干,懊悔地说“说错话了,说错话了,希望儿子别受影响”,边上几位家长劝道,“孩子到这份上可坚强着呢,肯定考个好成绩。”
林阿姨的儿子是位复读生,去年高考失利,他挣扎了很久还是决定复读。一年来,林阿姨看儿子埋头读书,人消瘦了一大圈。
昨天入场前,她怕儿子压力大,安慰说“没事,实在考不上就算了”。这话才脱口,林阿姨后悔了,她感觉儿子眉头皱了皱。“我那时都快哭出来了。”短短半小时里,林阿姨骂了好几次自己“蠢”。
“孩子考上了,是好事;考不上,留在身边也好。反正都有好处。”在福州三中考点外,等待孩子们第一科考完出来的家长们,也三三两两开始聊起天来。一名父亲笑呵呵地迸出这句话,逗坏了周围的一群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