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山中学学生刘志鹏
近五年来,我省高考满分作文似乎都铁定与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名校学生结缘,今年却爆出冷门,作者从一所很不起眼的普通学校冒出来,而且这名学生平时的作文成绩并不算好。昨天,禾山中学高三学生刘志鹏在网上看到《这也是一种问题》这篇作文,才知道他写的高考作文得了满分。他在QQ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的高考语文作文……居居居居然满、满分了……”
“我的高考语文作文……居居居居然满、满分了……”这是禾山中学高三学生刘志鹏为自己更新的QQ签名。他没有告诉老师,但老师上QQ时发现了。
8篇高考满分作文公布之后,厦门各中学连续几天保持沉默。昨天下午,这个沉默被禾山中学打破,该校高三学生刘志鹏“认领”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问题》。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与刘志鹏连线,了解“这个‘问题’的来历”。
15分钟构思考场作文
语文是高考首场考试,开考之前15分钟宣读考场规则。刘志鹏的作文,就在这15分钟内定下“乾坤”。
宣读规则时,语文卷的答题卡提前发了下来。刘志鹏看到了最后一行字,那就是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写这篇作文,完全是运气。”刘志鹏说,看到题目的时候,他马上想到了十几天前的一篇练笔,那是语文老师邱国华出的作文题——《没有问题的问题》。
思路就在那一瞬间打开,坐在考场上的刘志鹏构思好了整篇作文的结构,甚至想好了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虚伪的完美令我们胆寒,有瑕疵的东西我们反而能接受”这句话,刘志鹏说是当时在自己大脑中最清晰的。
而“没有问题所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来得严重”这句点睛之笔,则是在写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想到的,他很喜欢这句话。
文章的开头是一句话的题记:有瑕疵的才是真实的。刘志鹏说,这句话是在完成整篇文章的构思之后才想到的。在这15分钟内,他基本已完成了作文的初稿,而且决定了把“虚伪的完美”那句话放在结尾,为了与之呼应,就有了“瑕疵”这句题记。
刘爸误以为点评者就是作者
刘志鹏的父亲知道儿子写的作文题目是《这也是一种问题》。前几天,刘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了高考满文作文,也看到了《这也是一种问题》。不过,他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刘志鹏说,那天吃饭时,父亲告诉他,有一篇满分作文的题目跟他写的一样,不过不是他写的,因为文章后面的“作者”不是他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刘爸爸说的“作者”,其实是高考满文作文的点评老师。
“我爸从一开始就误导了我。我的作文开头写的是一个广告,他觉得我从不看电视广告的,所以认定不会是我写的。”刘志鹏说,虽然父亲建议他找那篇作文来读一读,但他觉得不是自己写的,没有阅读动力,而且高考已经结束,“学习”别人的作文似乎也没什么用。
昨天下午,刘志鹏上网查到了自己的分数,总分600分,比模拟考试的成绩高了40分。语文133分,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的高分”。
这个结果让刘志鹏想起了那篇作文:“再超常发挥,我的语文也不可能多这么多分,太夸张了,除非真的是是满分作文。”昨天下午,刘志鹏上网找到了这篇作文,一看题记,他就认出了自己的文字。
平时作文字写得不好 老师故意压低分数
发现自己的高考作文成了“满分作文”,刘志鹏没有告诉老师,只是把自己的QQ签名改成了“我的高考语文作文……居居居居然满、满分了……”
邱国华老师下午上网的时候,发现了刘志鹏的“问题”。他很谨慎地询问刘志鹏,为了避免错认,他甚至和教科院联系要核对试卷作文的笔迹。“只要看到考卷上的字,我就能认得出来是不是他的。”
邱老师对刘志鹏的字特别“敏感”,这是记者与他沟通中发现的。
刘志鹏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作文成绩不算好,“至少语文老师不觉得好”,一般都是45分左右。邱老师承认平时没有给刘志鹏的作文打过高分,那是故意压的。“其实刘志鹏的作文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字写得不好,我是想刺激他把字写好。”
邱国华说,班上有文章写得很“漂亮”的,但这次高考作文偏偏不“漂亮”了,刘志鹏的作文紧扣题,揭示核心问题很充分,这是他取胜的主要原因。邱老师说,他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收集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1万字,整合成1000字。刘志鹏《问题》中涉及的内容,正是社会热点问题。
[福建高考]2009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这也是一种问题
记者 蒋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