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本报记者专访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若萱
考生家长在咨询会上获得他们所需的信息。(英杰/摄)
昨日,在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高招咨询会上,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若萱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吴若萱表示,作为我省高考三项改革之一,今年实行的平行志愿实质是一种新的投档模式,将大大提高考生投档命中率。
平行志愿
从“志愿优先”到“分数优先”
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实行的平行志愿会给高招工作带来怎样的新变化?
吴若萱(以下简称吴):实行平行志愿后,往年的“志愿优先”原则让位于今年的“分数优先”原则。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说得更明白些,就是按照“考生之间,分数优先”、“考生自身,志愿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即按“分数优先”原则先将考生的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出位次,再按“遵循志愿”原则依次搜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若干个平行志愿,以确定是否出档。
因今年实行平行志愿的每一批次可填4个志愿,就是说今年考生将根据分数的排序进行投档,可以同时填报几所大学,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通俗地说,今年的考生相当于拥有了4次填报第一志愿的机会,以此推理,投档命中率也将较往年提高4倍。
平行志愿的另一个影响是,高校录取分数将出现“扁平化”现象。就是说,某一高校录取的分数,不大可能像往年一样会有“大小年”或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有较大差距的现象,录取考生的分差将会缩小。
机会虽多
也需谨慎填报
记:那么,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应对?
吴:每个批次有4个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拉开适当梯度,即形成“阶梯式”的排列梯度。我个人建议要遵循如下填报原则:第一志愿要“拼一拼”,泉州人素有“爱拼才会赢”的优良传统,考生应参照往年录取情况,结合自身成绩,大胆地填报理想院校、理想专业;第二志愿要“缓一缓”,将志愿高度适当降下来;第三志愿要“保一保”,该志愿应作为保底志愿、把握较大的去选择填报;第四志愿要“降一降”,这个志愿要委屈一点填报,确保上线不退档。
专业选择
根据兴趣 冷热兼顾
记:面对热门学校冷专业和冷门学校热专业的情况,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注意什么?
吴:尽管是平行志愿,在选择专业时,要注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科专长进行专业的冷热搭配。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专业的安排较之过去难度增加了。过去的“梯度志愿”模式,一所高校由于进档分数相差很大,相差几十分、上百分的情况都有。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高校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差距缩小了,即呈现录取分数“扁平化”的特点,投档的运气成分减少了,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就可能出现“拥堵”。
平行志愿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服从专业调剂”,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考生同意专业调剂录取几率就会更大些。考生如果被不感兴趣的专业录取,也不要灰心,因为许多高校允许学生在大二时转专业。此外,目前许多高校在推进双专业、双学位试点等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选读双专业、双学位。
走出误区
放眼全国天地宽
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注意避免哪些误区?
吴:几年下来,我们发现泉州考生喜欢要么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跑,比如北京、上海;要么不想走出福建,眼睛只盯着省内高校。最终的结果是大量考生扎堆在少数城市的少数院校内,无形中降低录取成功率。
我们鼓励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关注大城市院校,也关注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院校。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同样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许多院校的重点专业也属全国一流。比如西安,就是一座高校云集、学风优良的城市,另外东北地区也有许多著名高校。
考生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担心就业没有前途。当然,我们鼓励考生及早做好职业的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填报。为了避免退档,一定要服从院校的专业调整。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今年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填报过程一定要慎重,学校专业代码、包括个人姓名、考生号都要反复确认后才输入,避免因意外失误影响了录取。
“体外招生”
考生家庭千万别信
记: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招生骗子,给考生家庭造成很大的伤害,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吴:我们也注意到这个情况。大家要相信,高考录取是一片绿洲,始终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严禁院校“体外招生”,严禁任何不经过高考,不经过招生主管部门的招生行为。另外,内地所有的高校,包括公办和民办院校,都不得将招生工作委托于任何中介机构。
如果考生遇到有个人或者中介机构,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或者吹嘘自己和什么大学有关系,花上一笔钱可以搞到招生计划外的指标,或者分数没上线也能录取,这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对于有些人所谓的招生内部渠道,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轻信,可拨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电话举报,我们将对这些骗子进行严厉查处。
高招咨询会
富有特色和成效
记: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高招咨询会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了,您对这项活动有何评价?
吴:经过几年运作,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高招咨询会已形成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在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同类活动中也是搞得比较有特色且富有成效。该活动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邀请的高校数量多,档次高,特别是著名高校的参与面广;二是前来咨询的学生和家长人数多;三是多年来的社会反映很好,对考生填报志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报记者 吴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