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爱心助学报道成同安一中高中励志教材
|
|
整理自:导报 2009-7-11 9:45:36 |
导报的爱心助学报道在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生迈进大学校门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贫困生之外的莘莘学子。近日,同安一中的一名高三毕业生打进导报热线,他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两年里,导报的爱心助学报道已经成了他们班级里贴在墙上的“励志教材”。 “轻狂”小子被报道感动 打进电话的这位毕业生姓薛,他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能是生活比较安逸的缘故吧,我从小就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薛同学说了一件事,来证明自己当年的轻狂。高二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课,老师让大家谈一谈暑假生活的收获,薛同学第一个发言:“我放假什么作业也没做,因为我感觉没必要做。” 高一上学期,薛同学曾考进年级前几名,但因为太浮躁,上课心不在焉,下学期他的成绩很快下降到了90多名。班主任邓老师看在眼里,找他谈了两次话。“邓老师教育我之后,我又看到了导报爱心助学的报道,触动真的很大,思想上一下子就转变过来了。”薛同学从中醒悟了:自己身在福中,应该好好奋斗。 报纸贴上墙与同学共勉 在被报道深深打动之后,薛同学的心中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把爱心助学的报道贴在墙上,与同学共勉。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班主任邓老师的支持。“很多同学看了都很受感动。”薛同学回忆说。 2008年暑假,即将升入高三的薛同学再次把报纸贴在了班级里,并且他还把自己搜集的报纸送到同一楼层的其它班级,希望能影响到更多的同学。 “在贫困生身上,我看到了:踏实、不浮华、淡定,这也是我最欣赏他们的地方。”薛同学说,他把报纸贴出来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家庭贫困的同学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大学尽管考,社会上有人会帮助他们的;二是告诉许多像自己这样生活安逸的同学,要更加努力地奋斗! 贫困生的邻座成了“宝座” 在薛同学看来,贫困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同安一中的学风,感染了很多像他这样生活安逸的学生。 在同安一中里,不少贫困生为了节约路费,都是好几周才回家一次,周末的时候,他们都会在教室里自习,薛同学看在眼里,家离学校很近的他,也开始周末到学校来自习。到后来,周末来学校自习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班里就有30多个人。 林同学是薛同学的好朋友,他也受到了贫困生的影响。高一时,林同学经常静不下心来念书,他发现班里一个贫困生学习时特别安静,于是,他自习的时候就特意坐到了那个同学旁边。“一坐在他身边,心就静下来了,那是一种力量。”林同学若有所思地说。后来,林同学的成绩提高了,那个同学身边的座位,也不知不觉地成了大家竞争的“宝座”。 “请你们再阳光一点!” 虽然接受了采访,但薛同学和林同学都不愿意在报纸上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要默默地支持他们就好了”,薛同学说,看到报道中自己熟悉的同学忧伤的表情时,他很想和他们说:社会对你们的关注,不是因为你们的贫穷,而是因为你们的坚强,所以,请你们再阳光一点! 同安一中团委书记翁老师近年来一直负责学校里“爱心社”的工作,向社会各界寻求帮助,资助贫困学生。翁老师说,其实还有很多贫困生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被同学们了解,对于那些不愿意被过多关注的贫困生,“爱心社”会选择“低调”地资助他们。 “无论他们选择哪种方式接受帮助,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他们能够早点从悲伤的过去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其实很简单。”翁老师认为,在帮助贫困生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一颗感恩的心。 同安一中高中毕业生给导报发来感谢信 转眼之间,导报的爱心助学活动已伴我走过高中三年。在我眼中,导报的助学活动不仅圆了一个个优秀学生的大学梦,也激励了许多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2006年的夏天,我与导报上那一个个动人的奋斗故事相遇,我深有感触,既感慨于他们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依旧奋斗的毅力,又感慨于他们对自己梦想的执着。我也从中有所醒悟:自己身在福中,应该好好奋斗。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每每想要偷懒,报纸上报道过的那些同学的事迹就会提醒我:还应继续努力。最后,我以较高的分数考上重点大学,在这段路途上,导报的爱心助学活动给了我很大影响。 我所在的同安一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贫困学生,他们同样秉承着乐观的人生态度,默默地奋斗。虽然生活给了他们太多的不幸,但是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微笑;他们学习踏实、努力:担心排队浪费时间,他们总是挨到很晚才去食堂吃饭;担心周末回家无法静心读书,他们总是隔几周才回一趟家。我认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同安一中的校风:简朴做人,踏实求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时,导报的报道同样给社会吹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那些奋斗不懈的学子们在告诉每一个人:奋斗改变你的命运! 不仅如此,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个社会对学生们的关爱。一个个不同身份的人,为了圆那些素不相识的学生的一个梦,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在我看来,这些好心人不仅仅点亮了那一个个学生的未来,也给这个社会点亮了希望的火把。看到那么多人为爱心助学活动慷慨解囊,我坚信,爱在,希望在,这个社会一定会充满阳光! 导报记者 陈洋钦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