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翔安一中纪清萍一出生就告别生父母
|
|
整理自:台海网 2009-7-23 7:13:00 |
姓名:纪清萍 毕业中学:翔安一中 高考成绩:587分(理科) 第一志愿:福州大学 学费预计:6000元 冰心老人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眼愈多流泪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加温厚。”所以这一切都没什么。 一出生就告别父母 同安区洪塘镇龙窟西村,这几年修起了不少漂亮的新房,一幢低矮的平房在中间显得很不起眼。这就是纪清萍的家。 20岁的纪清萍带我们走进她家,一位看上去年过花甲的大娘走出来迎接我们。“这是你奶奶吗?”记者刚想问,清萍却先开了口:“妈,这是海峡导报的记者……” 细心的清萍看出了记者脸上的疑惑,把她的身世告诉了我们。 原来,清萍并非老人亲生。她出生时,生父母就把她送到现在这个家,养父十二年前就去世了,两个姐姐也都已经嫁人了,还有一个哥哥和她们一起住。 年迈养母胜似亲娘 “几年前见过他们,现在也很少联系了。”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她并不愿多谈。但说到现在的家人,清萍看了看年迈的养母,眼眶变红了。“我知道自己是抱养的,但大家却从未让我感觉自己不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清萍说,她读中学时的学费一直都是养母辛辛苦苦养家畜卖钱凑的,哥哥初中都没读完就去打工贴补家用,供她读书。 清萍的养母说,她平时在村里到处收集剩菜剩饭,用来养些家畜,贴补家用、供清萍上学。“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赚不了什么钱。这孩子现在上学要这么多钱可怎么办啊?”清萍高考考出了好成绩,老人又喜又愁。 清萍的哥哥纪永发已经34岁了,至今还没结婚。他说,当年因为家里穷,他初二就辍学了,他不希望妹妹和他一样。清萍能考上大学,他也很开心,他会努力打工,供妹妹上学,如果平时打工赚的钱不够的话,他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出去开摩的赚钱,供妹妹完成学业。 苦读让她早生白发 清萍说,面对贫苦的家境,她也曾迷茫过,是家人的支持,才让她走到了今天。 高中三年,清萍坚持每天晚上读到凌晨1点钟才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读书。在整个宿舍中,她总是晚上最后一个睡觉,早晨又是第一个起床。 而在生活费上,清萍却自觉地节约又节约,回一趟家,来回要14元,她不舍得经常回家;在食堂吃饭,早上只花1元,中午花2元,晚上花2元。 三年的苦读加上吃得不好,让这个才20岁的女孩已经早生华发。 但是清萍很乐观,她喜欢看书,看到好的励志名言,就写在小本子上用来鼓励自己。高考作文题目,她写的是《这也是一种美丽》,内容是关于残疾人的,她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人生总是美丽的。 “冰心老人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眼愈多流泪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加温厚。’所以这一切都没什么。”清萍抹了抹眼角的泪花,重新露出了笑容。 炎炎夏日打工赚钱 从懂事的时候起,清萍就开始帮养母洗衣服、做饭、喂家畜。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她学会了糊纸钱,一放假,就帮人糊纸钱,贴补家用。一捆纸钱有2000张,如果品质好可以换5元。每天从早到晚,她可以糊完4捆,赚取20元。这十年来,她每个假期都是这样度过的。 但糊纸钱的工作并不固定,清萍想利用暑假找份临时工,靠双手先挣一点学费。可是找了很多工厂,都不要临时工。直到前几天,她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收她的工厂。 在车间里,清萍的工作是质检员,从早上7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可以赚22元工钱。 从工厂宿舍走到车间要20分钟,她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上班也一直是站着,有时站到脚麻了,她就搬张凳子,跪在凳子上工作,减轻一些脚底的压力。 “成功就是99%的努力加上1%的运气。”清萍一直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她相信,用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让养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导报记者 黄智敏 实习生 李玲/文 黄少毅/图 图片说明:十年了,每年暑假清萍就帮人糊纸钱,贴补家用 爱心助学专用账户 9960100100016660 户头:厦门市教育基金会 (提醒:您在汇款时别忘了写)开户行:兴业银行公园支行 导报爱心捐助热线0592-968801 捐款方式:您可以直接汇款到爱心助学专用账户,也可将爱心款直接送到本报或厦门市教育基金会 捐款地址:海峡导报社:湖滨北路育秀里37-39号育秀中心4楼厦门新闻采访中心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湖滨南路20号基金大厦803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