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exam.com】
■本报去年举办的结伴上学活动见面会,为家长、新生和老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认识交流的平台。 刘罡 摄(资料图片)
记者 李小庆 实习生 张舒萍
前后不到一分钟,两位今年考入中山大学的同学都给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打来电话,报名参加结伴上学。
这两日,本报结伴上学活动不停地接到报名电话,这一次,省外高校占了绝大多数。
去大西北锻炼意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陈同学被书上的诗句迷住了,平生从来没去过兰州的她想,兰州一定与“豪迈”、“奔放”有关吧?
她顺利地被兰州大学录取,朝着心中理想之地迈进。她说,无数人问过她,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她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点喜欢吧。”填志愿时,爸妈表示异议,但最终被她说服。她说,从小在厦门长大,去到一个与厦门完全不同的地方,身体、意志应该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吧。
陈同学报名参加结伴上学时说,有想过可能找不到同伴,但怎么着也得试一下。
老同学也是新校友,报名吧
毕业于双十中学的唐同学,没经住同学的“诱惑”,拿起电话报名结伴上学。她说,一起考上中山大学的同学告诉她晚报有这个活动,让她赶紧帮着报名,以便结识更多人。
两人速度都挺快,她放下电话后,她的同学也来电话报名结伴上学了,前后相隔不到一分钟。
中山大学在广州,离香港近。唐同学都想好了,可以去香港逛逛。听说中山大学与香港高校有很多往来,所以,以后想去香港读书或发展,就更方便了。
唐同学的分数能上厦大,但她说,厦大好多学生都是一中、双十的同学,如果上厦大,大学跟高中生活基本没什么变化,长大了,应该出去闯一闯。
爸爸抢先替孩子报名
肖同学被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录取了,这是本一批院校。得知本报的结伴上学活动,肖爸爸抢先替孩子报名。
肖爸爸说,填报志愿时,儿子一直想待在福建。可他认为,儿子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在本省,应该出去闯荡闯荡,与不同的人接触,锻炼能力。
在家人劝说下,肖同学终于填报了远在长春的大学。“他以前一个人去上海等地旅游过。这次如果能结伴上学最好了,可以多交朋友,如果没有同伴,他一人去也成。”说起遥远的路途,肖爸爸一点也不担心。
记者互动邮箱(来信请附上联系电话):wbnews@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