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明天福州大戏院开幕
|
|
整理自:海都资讯网 2009-8-22 10:06:17 |
【2exam.com】
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明天开幕 |
地点:福州大戏院,时间:上午9时;昨日,两位“阳光使者”已抵榕 | |
N本报记者陈燕燕苏燕梅实习生林楠占勇梅吴鼎铭 本报讯 明天上午9时,作为本报阳光助学活动重头戏的“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将在福州大戏院隆重登台,昨日,本报助学组再次联系上了6位重量级的嘉宾,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演讲稿已经打磨了好多遍。 昨日下午,“阳光使者”陈辉提前赶到了报社。一张娃娃脸,一米四多的身高,背着一只双肩包,陈辉看上去就像一个孩子。他告诉记者,上午8点半,他就从顺昌出发了,独自一人坐了5个多小时的车,赶到福州。作为本次报告会的演讲者,他带来了整整2张作业纸的讲稿,近3000字,他说,“已经仔细打磨过了,还想再调整一下”。 福州的林先生也赶来了,他特意抽空来见识这位“小个子、大智慧”的寒门尖子,想要捐助陈辉大学四年的学费。见到陈辉后,林先生乐了,他摸着陈辉的小脑瓜对他说,“很多国家领导人的个子也不高”。没想到,陈辉从容地说,“以前被人取笑,我就躲在被窝里偷哭,可现在不会了”。这个瘦小的男孩说,“把自己封闭起来,别人只能看见你的外表;多与他人交流,别人更多地看到你的内心”。 林先生和陈辉促膝聊了大半个小时,他发现陈辉应答从容,就忍不住赞叹,“这孩子很机灵,和他聊天很开心”。林先生还说,多年来,他资助的寒门学子已超过10个,但从未见过面,和陈辉算是有缘分。临走,林先生告诉陈辉,他会尽快把大学学费汇入陈辉的银行账户,但生活费他不打算给,“进了大学,你可以勤工俭学,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来的钱更有意义”。陈辉点点头,冲着林先生直道谢。高位截肢的三明女孩熊敏敏也赶到了福州,尽管拄着假肢进考场,但她仍拿下了文科591的高分,此次,她也将出现在报告会上,给福州的学生、家长讲讲自己是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疾、家庭的贫困,如何拿到高分的。 此外,全省理科状元程美华、文科状元方洋,还有他们的恩师王锦春、蓝启禄,也已经备好了演讲稿。程美华说,“要把自己寒窗十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这才对得起好心人。”北大女孩方洋也说,平时读书、考试,也没觉得有什么技巧,这次有机会仔细想想,再加上父母旁敲侧击,还真总结出许多,写了两大张稿纸。 两位神奇班主任也将在演讲时告诉那些即将步入高三的学子,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要如何通过调整学习计划来调整心态,“具体内容?还是等到报告会那天再说吧。”老师们卖了个关子。 【爱心故事】 爱心的哥募到上万元 昨日,本报助学组又收到一笔特殊的爱心款———11874元,这是千辆爱心的士历时近两个月,为寒门学子募集到的助学款。 7月初,本报启动了“绿标公益行动”,在榕城刮起一股助学风潮,在福州出租车大队、福州出租车行业协会的强力声援下,近千辆星级出租车粘上了爱心绿色标贴,系上了绿丝带,成为本次活动的代言人。 近两个月来,的哥的姐们顶着酷暑,奔走在榕城的各个角落,路途中,他们总不忘“推销”印有绿标的爱心票据,请乘客们多投一元钱,帮助贫困的大学生。林师傅就是爱心的哥中的一员,他说,开出租车十多年,从没发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这么重,“除了给爱心市民更多更好的服务外,还要给更多贫困生带去上大学的希望”,让他兴奋的是,作为本次爱心活动的标志,爱心绿标、爱心票据数次告急,成为爱心市民争抢的纪念品。这些爱心的士收到的爱心款将汇入“海都红十字公益金”,全数捐助给今年的高考寒门学子。 挪出助学金给学子买新衣 20日下午,一位女士蹬着自行车,载着两袋新衣裤赶到了海都大厦。她顾不得抹汗,把两袋衣裤塞给记者,并一再叮嘱,一定要把这些衣裤交到武平学子余昌斌的手上。她说,看了余昌斌的报道,她很感动。因为没有夏装,这么热的夏天,余昌斌还穿着长袖和长裤,这位女士觉得余昌斌这孩子太不容易了。 “看到余昌斌,我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这位女士动情地说,前几年她得了重病,儿子想方设法省钱,给她凑医药费,衣服破了,儿子就拿去补,补完了再穿;鞋子破了洞,他也舍不得扔,缝缝补补继续穿。儿子还常帮她煎药,守着炉子好几个小时,一步也不离开。记者了解到,这位好心人的家里并不宽裕,为了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儿子也是领助学金才上的学。这次,她跟儿子商量后,从儿子的助学金中挤出了几百元钱,她顶着烈日跑了好多地方,给余昌斌买了3件短袖、4条短裤和2条长裤。记者看到,这些崭新的衣裤还挂着吊牌。临走,这位女士说,“秋装还没上市,麻烦你们转告余昌斌,让他把学校地址告诉我,秋天到了,我会买些长袖衣服寄给他”。女士走后,记者电话联系了余昌斌,得知有好心人给他送衣物,余昌斌哽咽了,他请记者转达自己的谢意,“我会记得她的好,记得社会对我的爱”。 【征集令】 带上孩子来听励志故事 明天就是2009海都·利群阳光助学的励志报告会,连日来,福州不少家长、学生成了“阳光追星族”。他们一下班、一放学就赶到海都大厦,想要一张门票,和“阳光使者”们零距离接触。家长们说,寒门学子,尤其是他们当中的尖子生,历经苦难,摇晃着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穷的力量,不论是学习的窍门,还是生存的能力,对城里在读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笔精神财富。 “城里很多孩子,从小就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从未感受到读书机会的珍贵,他们不明白‘上学’对穷苦孩子来说,是怎样的奢望。”在福州陈先生看来,寒门学子的亲身经历,更能让同龄人明白,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要从他们身上,学到“逆风飞扬”的精神。 在两个多月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学子出身寒门,没有宽敞的书房,没有齐全的复习材料,甚至一日三餐都成问题,但他们一样能考上大学,其中不少学子还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本月23日上午,“阳光使者”励志报告会将告诉您答案。 这场报告会是本报助学行动的压轴戏,每年都吸引上千名市民前往聆听。如果您想听“阳光使者”讲励志故事,明日上午9时,请准时来福州大戏院。 |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