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09届部分优秀毕业生在线咨询实录
|
|
整理自:北大招生网 2009-5-14 9:43:17 |
刘晨: 收获的很多,可以看看我前面回的帖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养成与精神的滋润。之前喜欢中文系,就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这里是一个可以“以读书为业”的专业。也因为之前读过钱理群老师、孔庆东老师、曹文轩老师、余杰的书,向往已久。来这里之后发现除了我所期待的这些以外,中文系开启了更多的窗口。我开始了解一些陌生的领域:语言学、有趣的文字学(曾经为小篆和甲骨文而兴奋,终于在博物馆不会再一头雾水了)、民俗学(家乡在云南,小时候就各处走,了解各式的民族文化,现在才读到他们的长诗,了解他们的民间神话与传说)……读了更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古今中外,到比较文学所的老师带着我们用一学期读《哈姆雷特》的原剧本……真正去一篇篇阅读中学时只见片段的《论语》、《老子》,元杂剧……尤其是在先生们治学与为人的熏陶之下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对鲁迅,对当下的关注与思考。 上面这些是较为理想化的架空的表述,如果说成为就业优势的话,我觉得阅读、分析与写作的能力是最最重要的。今天的就业已经打破了学科界限,很多著名企业都是只划一个大方向就进行员工考核的。在笔试、面试中,我们系的同学凭写作能力、阅读积淀而在这些情境下得心应手。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方面也需要中文系的人才。而如果对新闻、传媒、报刊编辑、文学创作方面感兴趣,则中文系更是一个直接的训练和滋养。我们系的师兄师姐有成功地进入著名企业、担任网站或者杂志编辑、成为作家、成为重点中学老师等等的先例。转入媒体的也很多。总之这是一个相对灵活而基础性的专业,在今天这个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多元化人才的社会上打下很好的地基:) Q20:问:刘晨师姐你好,看到介绍说你是中文系的学生,赴哈佛学习的专业似乎和你本科所学的专业相差甚远,那么在中文系的学习对你申请哈佛有什么帮助吗?中文系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如何? 刘晨: 非也非也,我学的硕士方向和中文完全是一脉相承。哈佛那个是Regional Studies East Asia,也就是与东亚这片区域相关的文史哲、政治国关等都在这个项目之下。是一个比较交叉的项目,但是内部包容了多种研究方向。我在这个项目是继续做中国古代文学的,也就是我在北大中文系的专业方向。美国的中国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实力,有不少优秀的学者,所以在那里完全可以继续“中文”的学习:) 正因为我是很喜欢这块儿想要继续读下去,所以北大中文系对我的申请几乎是决定性的。哈佛的录取思路也是看你在申请的方向方面是否有足够的积淀,你对这块领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和深入的了解。正是在中文系四年的学习给了我那些最为基础性的准备。在这里四年,不管是在读书、治学的认真与严谨,或者是臧老师、姜老师、林庚先生那诗意的生活方面,或者是在现当代的老师们关注现实的批判态度方面,我收获了太多。总之是因为我真正的热爱,因为在这里的学习,再加上其他英语考试之类的硬件准备,才让我选择并获得了到哈佛继续读书的机会。 中文系本科毕业,分为保研、工作、留学三个方向。有60%的人保送本校或者北师大、南京大学研究生继续学习。工作的话这几年看有去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台。这几年招工越来越消弭学科界限了。往往是划定一个文科的大方向,具体看你的笔试和面试来招收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也有去企业工作的,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等。也有考公务员的.我感觉中文的本科阶段是个打好基础的专业,练习大家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各个行业都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申请留学的话北大纯文科院系文史哲一般人数极其有限。有去香港、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北欧学校的。 Q21:问:您好,请问学中文系有可能出国深造么?如果出国的话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刘晨: 当然有,其实整个申请出国留学并不一定是你本科的学习方向,转方向的大有人在。关键是你真正具备怎样的实力,你的硬功夫如何。可以看我回复的另外两个帖子,我们系申请出国的人数比较有限,毕竟文史哲方面北大的基础和底蕴是比较强的。 认真在中文系本科学习读书的话,可以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今后如果想留学的话,可以申请的方向有东亚研究(East Asia Language andLiterature/culture),比较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再细致一下东亚系内部有很多方向:文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第二外语教学等等。转方向还有申请传媒方面的。但其实根据你的课余经历、修双学位等等,也可以转到别的专业。我们同学中间就有转到国际关系、公共关系方向的。申请也很成功:)其实我自己常常想,没必要在这么早就定死了要出国。这样就空空把北大四年当作出国预备役、中转站,浪费了最好的四年青春年华。现在有个设想是好的,但是真正去体验北大生活、在大学中间尝试和思考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也很重要。你现在真正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吗?如果之前就抱死了一个目标,未免有些辜负北大,辜负中文系了。 Q22:想了解化院最近几年有多少人出国读研,申请手续复杂么? 冯孝文: 目前看每年都有七十左右的人出国,但每年都会有浮动。申请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繁杂的过程,但是每年院里出国的人很多大家通常都是相互提醒着来弄,所以也不必担心。你入学之后,院里每年会专门组织出国学长的经验交流会,到时你可以好好关注一下。 Q23:化院学生将来除从事化学工作外,还有那些选择? 冯孝文: 至于化学毕业的出路,除了做化学,每年我们院的毕业生还有去一些化工企业,也有因为自身兴趣去了与化学没有丝毫联系的公司,比如Google。关键还是在于本科阶段如何规划自己,只要付出努力,相信无论哪条路都会有不错的结果。 Q24:王冉学姐好,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但是目前舆论渲染的是生命科学不好找工作之类的负面报导,就连我的父母也不是很赞同我报生科。对此师姐能介绍一下学生物的前景吗?谢谢~ 王冉: 同学,你好,就你的问题简单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生物学专业的就业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大方向:1.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基础研究;2.生物技术产业;3.金融商务等;4.政府组织,法律部门等 如果只看前两点,前景确实是相对狭窄,毕竟想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少,而国内的生物技术产业尚不发达。但生科也有很多同学选择了后两个方向。毕竟本科更多是能力的提升,而并非知识的深入积累。一定的生物学背景以及科学探索训练,我觉得对个人前途是很有益处的。 但最终的选择还是在于个人兴趣~ Q25:我很喜爱数学和物理,如果将来想在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话,本科阶段应如何规划呢?对出国读研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 童心: 如果你对基础理论很感兴趣的话,最好能早点开始看些该方向的书。 对于数学来说,可以看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内容,最好看看数院大一的课本之类的。你可以在本科学一列课程,基础数学有很多内容,会一直学下去。最后你会选一个方向,继续学下去。如果你打算保研的话,只要能进基础数学系,保研是很轻松的。如果要出国的话,你最好把成绩都弄好些。 Q26:我目前已保送工学院,希望能在大一转到数院。对于从现在到开学前这段时间可以提前作哪些准备你有什么建议吗? 童心: 如果你想转的话,你需要把数院的相应课程自学一下,然后在一年后参加一个考试。 Q27:关于转系:大一时是否可以到数院,物院旁听呢? 童心: 在北大,旁听是很欢迎的,不过你要查下时间和地点。 你要是想转的话,尽量大二一上来就转吧,基础数学要求的思维方式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Q28:目前数学的基础研究有哪些方向是比较有前景的呢?学长你选的是什么方向? 童心: 我虽然是读基础数学,但是出去后转的是应用的学科。 基础方向现在代数几何、代数拓扑一类的比较modern,其他也都有不少人在研究。其实基础研究很难说有前景的多少,大多是看你的兴趣所在,而不是看前景。很多理论刚出来的时候一点都不被看好,但是很快大家都发现很重要。 Q29:请给即将进入北大数院的新生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从本科到普林斯顿的博士跨度很大,你飞跃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谢谢! 童心: 其实我主要是靠勤奋的....这样可能会比较累,但如果你很习惯于自习生活的话,也不是很难过的。实际上你会生活的比较充实而且积极向上。 如果你想选择这种路线的话,可以在大一开始就养橙较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经常泡自习室,经常和别的好学的同学交流之类的。 此外,我觉得常和老师、同学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在我们的中学学习中这方面可能没有强调过,但是经常交流真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内容不仅限于个别问题,还可以是你的学习规划、成长路线等等。 最后,我觉得如果能尽早的确定你以后的具体方向,会对你的学习起到很大作用:你可以及早的着手于了解该方向,做一些项目等等,这对你未来申请出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即使你后来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大兴趣,你也可以及早改方向。 师弟师妹们加油啊~ Q30:数院下设5专业。每年学生分流选专业时,选应用型专业(信息,金融)的人多吗?基础,概率,计算出国上研比例很高,那信息,金融呢?童心学长学的是什么? 童心: 我学的是基础方向。 信息和金融出国的比例不是很高,大部分人选择保研或者工作。 信息选的人比较少,但是金融会有不少人会选的。 Q31:请问,在元培学院和数学院之间犹豫,请问各位学长学姐的意见?我在理科方面不是那么牛,但很有兴趣,特别是数学。文科也还好。谢谢! 童心: 元培会学的相对杂一点,而且其中几科会必须选学,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的氛围比较多样化一些,如果你更倾向于这种环境、而且对未来不怎么确定的话,元培可能会更好些。 如果你对数学挺有兴趣的,而且决心好好学一学的话,直接来数院可能会更好些。我们会学的纯一点,而且学习氛围浓重些,毕竟大家都在学同样的东西。 Q32:童心你好,我是一名家长,我女儿想报考北大数学,但我不是太了解数学专业的情况,请问学数学将来的就业出路有哪些呢?还有数学适合女孩子学么? 童心: 您好!先祝您母亲节快乐! 我们一共有5个专业,分别是基础、概统、计算、信息、金融。各个系出路都不错,其实现在各行各业都很需要数学,比如金融、银行、保险、高科技公司等等;如果想之后先读研或者博的话,也是很方便的。所以您不需要担心出路问题。 其实说数学是否适合女孩子是很难的,这主要取决于您女儿的兴趣,如果她有兴趣的话并不是很难的。我们院每年有大概1/4-1/5的女生,就是大概30个左右。一般来说女生学的都不错。就统计现象来说,学基础数学的女生相对少些,但其他几个方向都有不少女生学习,而且其中不乏各方向的佼佼者。所以如果您女儿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话,不会有什么问题http://www.math.pku.edu.cn:8000/html/overview/是我院的主页,有很多信息。 Q32:请问如果想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话光华、数学和经济哪个能提供更好的基础?本科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请学长解答,谢谢。 石凌怡: 光华比较注重实践,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可以接触很多来自业界的信息和机会。光华学生在本科阶段除了学习关于金融的一些基础知识之外,大多都通过实习提升自己。此外,光华的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在商业环境下更好发展的综合能力。 童心: 数学的话,会给你一个更好的逻辑理论基础,能更好的处理一些数据吧。但是,我们也许在直觉或者管理经验上会比其他两个院差些。我有些朋友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一般都是处理些数据,做做衍生品定价一类的。本科学习的话,基本的数学课是肯定要学的了,之后金融系学的除了金融外还有保险一类的东西。 王怡然: 我只能提供经济学院金融学系的一些情况。 我们系的课程有比较理论的也有很实用的,大家跟据自己的定位来选择。如果想去业界工作,那么还要考虑是偏向与人打交道工作的还是偏数理方向的工作。一般我们除了修自己学院的课程,还可以修数学学院下的统计双学位,我们本院的数理类课程也很丰富。如果你选择跟人打交道比较多的职业,那么尽量在课外多寻找机会锻炼吧。如果选择数理方向的工作,那么需要好好修计量类的课和统计双学位,本科毕业后还可以申请金融工程的硕士出国深造。 个人觉得三个学院都不会让你失望的,主要看你自己的定位吧~加油:) Q33:请问石凌怡和王怡然学姐,学姐是为什么选择了这两个专业呢,日常的学习情况是怎样呢?谢谢! 石凌怡: 当时报考光华比较盲目,但是学了之后觉得很不错~因为在这里可以有很多独特的经历,也可以使自己成长很多。 光华学生的生活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光华的环境会促使大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除了学好课程之外,绝大多数的光华人会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学生会或者社团,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升自己;大二开始,不少光华同学会参加一些案例大赛,或者是找一些实习;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会参加一些研究项目。大三的时候不少同学会出国交流。 总的来讲,光华不仅注重学生的课堂内的学习,也很看重学生的课外的发展。 王怡然: 我选择的是经济学院下的金融系。 当初没有想好是做学术还是去业界发展,所以在经院的前两年几乎是为读博士做准备的,也参加过一些本科生科研的项目。我是通过亲身体验去辨别自己究竟适合什么工作的。后来因为上了我们院金融工程的课,对衍生品有兴趣,所以决定继续读金融工程硕士,毕业后去业界发展。平时学习比较宽松吧,凭自己的兴趣选课和蹭课呵呵:) 大学学习与生活 Q1:请问:北大和清华各有什么优势?若学习理科应该选哪个?学工科又该选哪个? 詹韵: 这取决于你想要学习什么专业,个人认为^_^。 刘晨: 我有两个高中比较要好的朋友在清华,所以还算有所了解吧。感觉清华的实干精神更突出;而北大的自由气氛和文化艺术方面较浓。记得有一年新年元旦前夜,我正要去北大三角地听校长敲响传说中的新年钟声时,给清华的好友打电话,她说正在通宵自习室中自习。:) 再具体的说,北大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几乎每周都会有两场以上的电影或演出,我这几年在这里看了昆曲、河北梆子、芭蕾舞、话剧等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数场电影。还不提北大剧社、吉他协会、古琴社、笛箫学社、街舞风雷社的演出。吉他协会每周六晚上在大讲堂前面的广场上弹琴唱歌,每次路过,我都会驻足聆听良久……清华的女生节,学生节规模也相当大,各个院系的活动也颇为多彩,但由于院系、专业的关系,毕竟和北大会有差别。 上面说的是从我的角度看两校文化活动方面的差别。至于具体的各个学科,看看理工科的同学们的回答吧。 熊向明: 从工学院的不同来看:北京大学工学院有一半的老师来源于以前的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现在是工学院里的力学与空天技术系),因此,由于北京大学在基础理科上的传统优势,在工学院现阶段的本科教育中,更加重视数学基础。这样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北大的工学院对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如别的工科学校那么重视,这也是我们正在改进的地方。我们希望在不久之后建成自己的金工实验室,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另外,从专业的设置来看。北京大学的工学院没有设置传统的土木、水利等专业,而是更重视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希望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将来在某几个专业上建成世界一流工学院的水平。在交叉学科更是利用了北大理科的优势,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学等学院联合组建了一批很好的研究所。如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相关的研究工作。 Q2:如何作好角色转换?请问各位,因为从小一直是走读,能否请学姐学哥们告诉我如何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生活,学习。 詹韵: 大学生活里学习是基础,但并不一定是最重点的东西。别埋头学习什么其他的都不会做,别一个人窝着,多去参与活动,与人交往,参与社团,特别是功利性比较强的社团,慢慢就练出来了。也为出社会多做准备喽~俗称“多出来混 ”~ 王冉: 新生刚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不用过于担心~大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个过渡。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和父母、老师、同学多沟通,都是可以克服的。 熊向明: 我理解的您说的走读就是不住校的意思。是吧? 我在上大学之前也没住过校,所以来了之后花了不少时间学会照顾自己生活上的这些琐事。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也不用担心。通常大一以适应为主,课程比大二大三要少,不会一开始就给大家很大压力。而且老师们也会考虑到大家的情况,刚开始时采用适应高中生学习习惯的风格来讲课。 另外在学习上,跟高中相比,自学的能力更重要了。老师不会再像高中那样,重复讲很多遍,等着大家理解。而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刘晨: 对于走读来说我想最新鲜的就是如何适应宿舍的集体生活。你以前和他人的相处还算愉快么?:) 先说说在寝室。我想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我们寝室的氛围一直很好。到大学的第一天晚上大家睡不着,就“卧聊”了很久。讲了各自的爱好、性格,后来逐渐熟悉起来,经常一起出去玩儿,买东西什么的。无论谁遇到困难或者伤心的事,宿舍中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和坚强后盾。每个人的生日我们都一起庆祝。常常听说诸如宿舍会发生怄气、甚至打架吵架的事件。往往是因为别人睡觉,有同学还大声说话、不关灯;或者在生活细节方面的相互冲突。在这个时候只要留意细心一些,自己先做出调整,勇敢认错,并善意坦率的展开对话,相信是可以让宿舍像家一样的:)毕竟是一起生活四年的兄弟姐妹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北京大学2005年年招生呈现七点变化 北京大学2005年招生政策 北京大学2005年招生政策 北京大学200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统计(含医学部) 北京大学2005年招生政策(注:较往年含七点变化) 北京大学2004年各省市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2002——2004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2005年本科招生录取查询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