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
高考在即,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撰文忠告考生:作文不要写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腔,围绕命题只讲“公理”、“常理”、重复尽人皆知的大道理的令人困倦的文章。(6月4日《扬子晚报》)
高考阅卷教师的忠告,当然是金玉良言。然而,考生即使愿听,他们是否就能如愿以偿,我的看法是很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开头点题、罗列名人警句,中间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例子,结尾再拔高总结的“八股文”中载沉载浮了一年又一年,进到考场就能弃程式化于一旦?
从历年的情形看,高考作文缺乏真情,是通病。绕不开的问题是:莘莘学子,为什么不写真情实感?将板子仅仅打在学生身上,其实很不公平。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们没少写作文。但是作文常常写,写什么却从来由不得学生,必须符合老师设定的价值判断。要命的是,一些教师的“作文观”本身就是味同嚼蜡的“八股文”。在这样的耳提面命之下,学生不但不需要思考力,而且也不会有思考力了。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戴帽穿靴”遂成思维定势,“冠冕堂皇”遂成作文模式,总之是一出手即“八股”,于是高考作文成为“八股”大全,是必然的了。
表面上看,高考作文考的是学生,实则考的更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当孩子习惯于说大话、空话、套话,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