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彦刚)这几天正是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记者6月10日在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内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校园开放日)采访发现,由于明年我省将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面对这一变化,考生今年选报志愿趋于保守、求稳。同时诸多高校都希望通过第一志愿录取满新生,为帮助考生选择专业,部分高校将职业倾向测试搬到了咨询现场。
明年高考改革
学生选择志愿求稳
昨天,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0多所国内高校,举办校园开放日面对面接受考生和家长咨询。在浙大咨询点前,一位家长询问:“理科估了640分,有没有希望?”招生人员回答:“不太好说,可以试一下”这位家长对记者说,如果是往年倒可以尝试一下,不行可以选择复读,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明年高考就要改革了,还是稳点好。
今年持同样观点的考生很多。高新一中一位姓庞的文科考生估分为600分,这是一个让考生选择有难度的成绩,报考一般学校绰绰有余,但报考名校风险较大。“今年是使用老教材的最后一年,明年高考会变。哪怕报个差点的学校,今年也要走。”这位学生咨询后有点无奈地说。
部分学校现场“职业倾向测试”
高考生专业选择对日后个人发展和就业至关重要,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咨询点,西安市38中的几位考生正认真地做一份《招生专业测试量表》,这是该校为帮助考生选择专业,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该校招生咨询人员陈老师说,很多考生都会询问哪个专业最好,其实同一所学校内,专业差别并不悬殊,只能说哪个专业更适合考生,更利于其发挥潜能。《招生专业测试量表》是一种职业倾向测试,可以帮助考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为选择适合的专业提供参考。
多数学校表示只招第一志愿考生
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招生咨询工作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多数高校招生人员明确表示:“我们只录取第一志愿的学生”。有关专家分析“第一志愿”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想以此考验考生对学校的“忠诚度”和对报考学校的熟悉程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考虑,为今后安心在校学习奠定基础;二是高考录取的投档方式实行“第一志愿优先,并列第二志愿采取分数优先”的模式,多数高校特别是名牌与重点高校,在高考第一志愿投档后,都能顺利地依照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完成录取计划(不少学校在规定的分数线上第一志愿即使完不成招生计划,也不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只有少数学校因报考生源分布不均、地理条件不好、专业设置差异等,出现第一志愿投档后无法完成招生计划,通过调剂选择第二志愿的学生,但也只是选择少数有志愿的高分考生。
这几年我省高考在录取过程中实行了征集志愿,给录取中上线暂时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增加了一次机会,但征集志愿补录无论从学校和专业,与使用报考志愿顺利录取相比,在学校、专业选择上都存在落差,所以考生报好第一志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