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填报志愿的时间是7月4日至7月6日。这段时间,对于考分介于三本与高职之间的学生来说,如何选择一所满意的学校,是件重要并且头疼的事情。记者近日从我省部分高职院校了解到一些填报志愿的信息和技巧,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考虑全面 规划人生路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对于高职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很可能两三年后就要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因此,填好高职志愿首先要考虑考生本人的兴趣,看自己是否愿意并适合从事这类工作,选好专业是迈向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据了解,近年来高职招生一年比一年火,录取分数线差距也较大,大部分高职学校基本都是一志愿录取。因此,考生要依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对号入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考生填报志愿前要查看该学校、该专业近2年或3年的录取分数线,然后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把握性大的学校和专业。同时,由于每个考生可以选报4个高职志愿,考生在志愿学校间要拉开一定差距。
还需要注意的是,填报志愿时,好多考生和家长紧盯着几个“热门”专业不放,以为只要是热门专业将来就业一定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热门”专业将来可能难就业,而“扫底”专业就业反而更好。所以考生填报志愿要放开眼光,不要一味追寻所谓“热门”专业,而要根据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来填报。
重要原则:把准第一志愿
1、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选错目标,就不可能中的。
2、大量事实证明,各个院校及各个大学的每个系,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你第一志愿就报了我的院校(或系科),说明你信任我这所院校,热爱这个专业,我当然欢迎这样的考生。同时,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不闹专业情绪,安心学习;这样的考生相关科目好的比例高,成才可能性大。从录取体制上看,随着高校录取体制改革,扩大了学校录取新生的权力,使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特别实行网上录取后,第一批录取院校在第一批院校的控制分数以上,调阅考生档案及考生录取与否均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实行必要的监督。第二批录取院校,除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外,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方法,即根据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招生人数的120%提供档案,由学校按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第三批录取的院校,有的地区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方法,有的采取“分段录取”的方法,即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参考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学校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三批录取院校,不同的录取方法,决定了第一志愿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调多少份档案、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由学校说了算。总之,无论哪批录取院校,选好第一志愿都至关重要。
3、填报各批第一志愿时,(1)依据基本类别,范围内要“稳”,范围外要“冷”。就是说,如果估计自己最大可能在第二批院校录取,那最好在第二批院校内选招生数多的,估计自己的考分高出其近几年录取平均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如果估计的考分在其平均分附近,被该院校(或该批院校)录取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应该在该校中选其“冷”的专业,或者在该批院校中选冷的院校,(2)选报第一志愿时,不要过高、过专、过热、过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着眼录取。
避免误区:不以收费高低衡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填报技巧 :要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志愿填报在即,有关专家提醒考生,填报高职志愿前,要以就业为导向,先做职业规划,了解想从事的行业和职业。高职志愿填报在即,有关专家提醒考生,填报高职志愿前,要以就业为导向,先做职业规划,了解想从事的行业和职业。
填报高职志愿要以就业为导向。考生对自己要有准确的定位,先了解自己今后想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对职业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不能好高骛远。不少高职院校具有行业特色,考生如果选定了今后想要从事的行业,可选报开设行业所需专业的特色院校。提醒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前要多了解所报考院校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