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后,新生的学籍要进行电子注册
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高校规定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到。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院校还会对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发现不合格和违纪舞弊考生,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报省招考中心。
高等学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拟录取的考生等)标注录取类型后报省招考中心核准,省招考中心核准后形成相应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录取考生名册和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加盖"山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录取专用章",作为考生被高等学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以备案。省招考中心在高等学校同批次录取结束后三日之内将录取考生名册和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寄给有关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根据已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取通知书,加盖本校校章,连同省招考中心提供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高校录取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主要依据
高考考生档案分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两种,高校录取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主要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考试违规以及在招生其他环节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五部分。纸介质档案内容包括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报考学校(专业)志愿表、各科考试成绩以及各类照顾考生审核表和随机抽取的部分科目试卷。
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纸介质档案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纸介质档案的管理采取全省统一建档后,由市级招办密封,县(市、区)招办集中保管的办法。考生被录取后,《录取通知书》会直接寄给考生本人,考生拿《录取通知书》直接到学校报到即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计算机上网录取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主要是根据网上调阅的考生电子档案内容,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生电子档案的内容包括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等五部分。考生在填涂各类表(卡),必须认真仔细,准确无误。考生要对其所填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否则造成的不良后果自负。
电子档案运行状态词汇
高考录取期间,考生在查询电子档案运行情况时经常遇见档案的几种状态:
"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是被学校退档,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已经投档":表示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已将档案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种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招办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录取待审":表示院校拟录取名单已通过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但录取名册还未经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录取":表示录取名册已经过省招办办理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了录取专用章。
高考志愿退档常见理由
考生为什么会被退档,到底有哪些原因?一般来说,退档的原因主要有几种情况,政审不合格、差额投档造成的退档、单科成绩不达要求退档、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退档等等。
政审不合格
军事类院校以及特殊专业,对于考生要进行政审,政审不合格的考生,意味着不具备高考报名资格。如果考生不能详细了解院校的要求和专业限制,一旦参加高考,而被院校录取过程中发现真实情况,自然录取资格将被取消。对于军事院校、警校、国防生以及某些特殊专业来说,对政审的要求就更为苛刻。即便在普通类别的高校录取中,同样也都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
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报考院校时了解清楚院校的要求,如实填写个人情况,不要弄虚作假,以免被退档,影响高考录取。
差额投档造成的退档
一些院校要求在投档过程中要求1:1.2投档,这样院校在所投的考生中进行选择,根据院校的选择,肯定有一些考生将被退档。当然,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还要对退档考生进行审核,审查是否院校退档理由充足,否则会与院校联系。
身体条件达不到要求退档
部分院校或者专业对于考生的身体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可是一些考生没有了解清楚院校要求而报考了这类院校或者专业,结果就是没有考虑身体条件的限制因素而被退档。
单科成绩不达要求退档
高校在录取时,有的专业会对对应学科的高考单科成绩有限制,如果相应学科的分数不足,就会遭遇退档。比如,考生报考了物理专业,总分达到要求,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如果物理成绩比其他同等条件的考生低,在优先录取的原则下就会被退档。尤其是那些院校要求按照1:1.2要求投挡的,院校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选取对应学科成绩高的学生。
申请退档造成的后果
退档是考生和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考生被高校录取后,向院校提出申请退档的,学校可以同意。但考生被退档后立即成为"死档",不能再参加其他任何院校的录取。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认真了解所报院校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盲目跟从,三思后行,真正做到诚信填报志愿。对已经被高等学校录取,但没有经过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将被认为是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禁止外省籍考生在山西省参加高考原因
外省考生流入山西省参加高考,严重侵害了山西省考生的切身利益。对以"升学"为目的,从外省迁入山西省户籍者,一律不准在山西省报考。个别外省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混入山西省参加高考,一经发现,要严格查处,并对有关责任人和负责人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办法
山西省各批次各类本科院校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划定,由省招办根据统考成绩,依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招生计划,扩大适当比例,分批次分别划定各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科院校录取分批次划定最低录取线。
谨防高考招生诈骗
近年来,山西省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工程,坚持招生工作"六公开"、"六不准",严肃纪律,规范管理,维护了招生秩序的公平公正。但少数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对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规定及程序不十分了解,谎称可以通过非正当渠道帮助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升学,实施诈骗。考生和家长应该通过正式渠道广泛深入地了解招生考试的有关政策,掌握充分信息,消除侥幸心理,避免上当受骗。广大考生家长可以登录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站http://www.sxkszx.cn/查询有关招生政策及招生工作动态,掌握实时信息,及时补报志愿。如发现有不法分子进行招生诈骗活动,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另外,山西省对招生部门人员工作也进行了严格规范。针对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全体招生工作人员提出要求,全体录取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外出。录取场所内,一律不会私客。信访接待组因工作需要可凭工作证出外接待来访群众或办理公务。如果发现虚报、隐瞒或伪造、涂改有关材料及其他欺诈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取得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的考生,由违规行为发生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的招生考试机构,取消其当年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的,由高等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并将其退回户口所在地。
今年严处三类违规人员
考生一定要注意,有三种违规情况,可能录取时会对考生有影响。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给予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代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在全国统考中组织作弊或使用通讯工具作弊的高等学校在校生,高等学校可以给予其开除学籍处分;由他人代替或代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的社会其他人员,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由省级招办向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违规事实,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相应处罚。
同时,如果你是"高考移民"考生,肯定不会被院校录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