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 ,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9.示例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A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C项不是“鲜明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D项不全面,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本题中,A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C项对对比和衬托两种技巧的理解有误,D项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分析不全面。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对他人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理想的态度、对国家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圈出他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比如,面对来自他人的歧视,他不怒不骂,体现出胸怀的博大;即使到生产组喂猪,他依然尽职尽责,做事非常认真;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战争,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丑兵”这一人物的特点,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丑兵”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构思。最后一段是小说的结尾,先明确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即写丑兵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然后再从这一结尾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等的作用角度分析其存在的价值。也可以从把这一段去掉之后,上一段与文章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旨的关系分析其多余的原因。。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构思。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考查的方向,“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然后思考这一情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体现、结构的关联以及读者的效应等几个方面分析。答题的时候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多余”,然后再从上面所说的几个角度分析。
10.C
11.C
12.D
13.(1)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的心理不可揣测,认为一定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2)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
【解析】
10.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句,然后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籍,动词,应释为“登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先大致读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文意为: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注意两处:“是岁”表明时间,应断开。“行省欲坐罪督运者”中, “督运者”是此句的宾语,所以不可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有误,文中为“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翻译时还要注意句意通顺。关键得分点: (1)“先是”“叵测”“待”(2)“比待”“ 且”“ 顾”。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出仕以后,多次升迁到江浙行省照磨,不久升任检校。调任奉议大夫、顺州知州,因遇父母丧事未去上任。被授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前往四明监督百姓与日本人的贸易往来。在此之前,前往监督的官员担心外国人的心理不可揣测,认为一定要严密部署军队自卫,如同防备强大的敌人一样。王克敬到任后,将军队全部撤走,用恩惠安抚他们,日本人都俯首收敛,不敢喧哗闹事。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此时跟从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向王克敬申诉,希望回到家乡。有人担心这会成为祸端,王克敬说:“哪有士兵怀念国家恩德希望回归祖国却不接纳他的呢!如果有什么祸患,我承担罪责。”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赞许他。番阳出现严重饥荒,总管王都中取出官仓的粮食救济饥民,行省官员想治他擅自打开官仓的罪,王克敬说:“番阳离此地有千里之遥,等到行省发布命令,饥民将会饿死,他做了仁爱之事,而我们却反而要做不仁之事吗?”王都中因此得以免罪。被授予监察御史,不久调任左司都事。
泰定初年,外任绍兴路总管,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困不堪,王克敬于是进言请求减少盐额五千引。行省檄召王克敬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违背货运规定的人照例要收他们的货物,商人以风水无常为由进行辩解,有关部门不听从。王克敬说:“某货出某国,所在地有远有近,货物有轻有重,他们冒着重重险阻,出入于万死之中,放弃近路走远路,放弃重货运轻货,难道符合人情吗?”王克敬将这些情况详细呈报给皇上,众人不能驳倒他,商人们感激他。被提拔为江西道廉访司副使,改任两浙盐运司使,首先减少绍兴百姓食盐税五千引。第二年,被提拔为湖南道廉访使,调任海道都漕运万户。这一年,正当天历之变,从海路运粮的船只有后到直沽的,没有完成运输任务,又将粮食运回南方,行省想治督运官员的罪,命令他们又运回直沽。王克敬说:“如果他们常年这样往返,确实应该治罪。现在他们历经万死,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难道不是没办法才这样做吗!”于是王克敬让他们统计运送的石数,附带装在次年漕运的船上送到京城,省臣听从了他的建议。入朝担任吏部尚书,奉命出使到淮安,从马上摔下来,在吴中养伤。
元统初年,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求取消除富民承佃江淮田的规定,朝廷听从他的建议。松江大姓人家中有人每年漕运万石大米献给京城,那人死后,他的子孙穷得将要行乞,有关部门仍然每年征收大米,不够就混杂在松江田赋之中,让百姓负责交纳。王克敬说:“匹夫随自己的意思献大米,求取名爵来求得一人的荣耀,如今他自己身死家破,朝廷又已经取消他的名爵,不可以让全郡的人都受此事的损害,国家的用度难道就少这一万石粮食吗?”详论此事,免除这项粮额。
14.DE(D项2分,E项3分)
15.“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冲”“溢”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D项“凄冷”错误;“阳乌出海树, 云雁下江烟”,太阳从海上升起,怎能是“凄冷”!E项尾联言外之意是,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比如D项是对颔联的分析,“阳乌出海树, 云雁下江烟”这是描写早发昌平岛时所见。“阳乌”即太阳,以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得名。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对于景物的分析脱离了实际情况。E项是对尾联的分析,诗人在结尾二句说:“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的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颈联中‘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本题的考点是炼字。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锤炼的对象——颈联中“冲”“溢”两字。首先把握诗句中所写的景物:积气和浮光,再分析“冲”和“溢”的意思,前者是说雾气直冲云霄,后者是说水面波光充溢天地。这两个字的效果是展示了景物的浩大壮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积气冲长岛, 浮光溢大川”,此联中的“冲”和“溢”都是动词,这句诗的意思是“放眼海上,天地相连,波光粼粼,水天相接”,两个动词体现出“积气”和“浮光”的气势,体现出景象的宏大。
16.(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7.B ①“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②“不足为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仿的准则。符合语境。③“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不合语境。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⑤“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适用对象错误。⑥“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
18.D(A搭配不当。“增加……质量”不搭配,可以在“牛奶”前加“提升”。B语序不当。把“首次”移到“近年来”后面。C结构混乱。把“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改为“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或“进入中国科学院深造”)
19.【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复位型语言连贯题。解答此题,要注意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经过分析可知,所选的句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所填语句应该与前后文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由此,可以排除A、B两个选项;从后文看,该病是可以在早期进行治疗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的,所以C项的说法与后文矛盾,因而也不能很好地衔接,故排除。
20.【答案】示例 ①大脑缺少应有的刺激 ②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③得不到及时排解
【解析】本题考查补充嵌入型连贯题。在一个语段中补写语句,首先,应明确整个语段的大意及主旨;其次,应把握所补写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语”来填写。第①句,前文说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较少,后文说神经系统的敏感力和反应力减退,所以第①句应该填新鲜事物对老年人的大脑进行刺激并且这类刺激应该是不敏感的之类的语句;第②句,是对下文的概括性引领,从下文看,主要是一些老年人与周围的关系,也就是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问题;第③句,前文说老年人老是把一些小事看得过重,后文说因此造成的后果,这期间就需要一个承上启下表达这种心理得不到排解之类的语句。
21.结果证明① 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效果高于不知晓自己成绩的一组。
可见②获悉个人的成绩,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力刺激。
22.写作提示:这道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一则新闻消息。这样的作文材料有利于我们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则材料。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迭择人生道路的自由,有的人选择这样的路,有的人选择那样的路。文中主人公的选择体现出了强烈的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行文时,我们可以肯定文中主人公的选择,也可以否定他的选择,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以此延伸出去,来探讨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
【参考译文】
京兆王元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分封,任命为都督、徐州刺史。让彭城王中宣府长史卢阳乌兼任长史,州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给阳乌办理。宣武帝初年,担任护军将军。皇帝十分留恋爱护各位弟弟,元愉等人常常出入宫廷,早晚大家都待在一块儿,就像家人一样。
后来调任中书监。为他娶顺皇后的妹妹为妃,却引不起他的兴趣。元愉在徐州任职期间纳李氏为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一次元愉在夜里听到她唱歌,就喜欢上了她,于是(李氏)受到他的宠爱。罢除徐州的官职回京师任职,想提升李氏的地位使其显贵,托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做她的养父,然后到他家按礼节迎娶,生了个孩子取名宝月。顺皇后召李氏入宫,殴打了她。强迫她在宫中当尼姑,把她的孩子交付妃子抚养。一年多后,皇后的父亲于劲因为皇后很久不生孩子,就上表劝皇帝广纳嫔妃。趁机让皇后把李氏放归元愉,两人的旧情更加深厚。
元愉爱好文学章句,写了很多诗赋。时不时地招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在一起宴饮作乐。又招集四方儒学宾客如严怀真等数十人,让他们在客馆中住下并给予很高的礼遇。所得到的谷物布匹,大部分都被他施舍掉了。又迷信佛教,日常开支常常是青黄不接。与弟弟广平王元怀,彼此之间互相夸耀,互相比着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贪婪放纵不守法度。于是宣武帝让人把元愉押往宫禁之中,并杖打了元愉五十下,出官任为冀州刺史。
开始元愉自以为求取要职却没有得到,权势比二位弟弟低,内心惭愧和不满,这一切都表现在外表上。又因为所宠爱的妾多次遭受侮辱,内外的事情都让他觉得受到了排挤压制。元愉到冀州任职后,就阴谋叛逆,随即杀死长史羊灵引以及司马李遵,声称得了清河王的秘密疏奏,说高肇阴谋杀害皇上。随即在信都之南筑起坛台,烧柴祭告上天,登基做皇帝。大赦天下,年号为建平元年,册立李氏为皇后。宣武下诏书命令尚书李平讨伐元愉。元愉出城抗拒君王的部队,屡屡失败,只好据城自守。元愉知道自己已是穷途末路,就带着李氏及四个儿子一共数十骑冲出城门,各路军队都在后面追赶,元愉等最后被抓住送了回来。诏书征召他赶赴京城,用家规来训诫他。元愉每当停在驿站休息或住宿的时候,都要拉着李氏的手,叙不尽的恩爱。即使在囚索之中,饮酒玩赏仍坦然自若,没有一点后悔或害怕的样子。到了野王,元愉对人说:“虽然皇上慈爱深厚,不忍心杀我,我有什么脸面去见皇上!”接着感慨流涕,气绝身亡,当年二十一岁。后来灵太后让元愉的四个孩子都归附王籍,追封元愉为临洮王。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