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突出文理差异全面考查双基
杭州学军中学特级教师 冯定应
温州教研院教研员 叶事一
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导向作用
体现数学应用的时代性。今年理科第(14)题,文科第(15)题是浙江省多年未现的应用题,它以客观、自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考查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得当。新课程新增内容的考查充分,难度不大。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的考查,而被新课程删减的内容,试题中一律没有出现。
降低难度,有利于减负。选择题、填空题小、巧、活,难度明显低于去年。试题几乎全部由易到难排列,最后两题虽有难度,但坡度合理。
文、理科试题的差异符合新课程要求。在去年的基础上,两者差异进一步拉大,全卷22个题中完全一样的只有9题,解答题几乎没有相同的题目。文科重视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和形象性,理科突出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灵活性。
突出通性通法,全面考查双基
在基本覆盖所有章节内容的前提下,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做到了“重点内容重点考”,层次要求恰当,试题均可用常规常法和通性通法来解决,淡化特殊技巧。
背景公平,情景熟悉,风格稳健
试题科学规范,并继续保持浙江省往年简洁、清爽、明快的特色,客观题知识点清楚明确,不堆砌组合。重视课本。试卷的入口题和每种题型的入口题都较好地把握了难度,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
突出理性思维,区分数学素养
试题在很大篇幅上考查了图形基本量的计算,对“三个二次”也考查得非常周到。理科概率题改变前五年全是摸球的问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概率的本质理解。导数难度下降,体现中学数学的基础性。文科第(21),理科第(22)题尽管是导数的背景,但是实际是考查数学中最本质的转化思想和函数问题,有效区分了考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