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启动的消息5月5日在本网报道后,本网助学热线025-86854845立刻开始火爆起来,短短两天,已接到上百个电话,打进电话的有学生本人,有家长,还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
5月5日中午,来自邳州市运河中学的曹同学打通助学热线,有点不太相信地问:你们真的可以帮助贫困生吗?他介绍,自己的成绩还不错,很有信心考上一本,但考上大学的学费问题却不时地困扰着他,家庭的经济状况自己太了解了,想到学费的事情,他就觉得前面的道路一片黑暗,很迷茫。那天中午去食堂吃饭,路过学校的报摊,扬子晚报头版醒目的标题“50万助学金再助优秀贫困学子”一下吸引了他,他买了一份报纸,看完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记者向他解释,利群阳光活动就是帮助像他这样今年参加高考的优秀贫困学生,每年选择一百个名额,每人资助5000元,这5000元助学金用以助他跨进大学校门,并告诉他,如现在复习紧张,没有时间准备报名材料,我们可以先给他登记,材料在高考后再寄。电话那头的曹同学如释重负,轻轻地笑了:“那我可以安心地考试了”。
“只要我活着,每年都要捐助一个学生。”这是前年我们到苏州采访83岁的郑老师时,她跟我们说的一句话,本报利群阳光助学活动开展七年,郑老师一路和我们同行了七年,七年来,她每年都为利群阳光捐钱,她的心愿是尽自己的力量让利群阳光活动尽可能多地帮助一些贫困学生,去年,她更是将一笔到期的积蓄3.5万元,全部捐给了利群阳光,帮助我们一下增加了七个阳光学子名额。今年,郑老师的电话在活动的消息见报的当天就打来了,在电话里,郑老师没有跟记者多聊,只问了一个问题:捐款的账号还是原来那个吗?
扬中市一位叫杨翠萍的基层公务员,这么多年来不知不觉也跟利群阳光结上了缘,因为这位热心人一直在默默关心当地的一些贫困生,又因为爱看扬子晚报,当有家庭困难的学生考上大学,在为学费犯愁时,她就将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的消息告诉他们,鼓励他们报名,几年来,当地已有多位优秀又贫困的学生经她指引得到了利群阳光的帮助。今年,她又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她准备到扬中的几所高中摸底,然后要到每个贫困生家中走访,她要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生都知道这个好消息,都来报名。
本报助学直通车将要开通的消息引来滨海县团县委的热切关注,团县委的卞先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力邀直通车开到滨海去,让滨海的优秀贫困学生都能更早更近地靠近“利群阳光”。
灌南县关工委的袁幼桃主任则来电说,他们早在四月份就通知了当地的高中,提醒师生关注扬子晚报的利群阳光助学活动,现在活动启动了,他们关工委下一步先到学校去统计贫困生名单,然后再到贫困生家中实地走访、协助报名,“假如直通车今年能再来灌南,那就更好了。”
关于直通车的行程安排,我们将在近期滚动刊告,敬请读者关注。 (夏亚明)
报名条件:今年高考前三批录取新生(教育部公布院校二本以上录取,不包含公费类院校和提前录取的二本以下院校),品行端正、家庭贫困。
提供资料:申请书(学生勤奋求学的经历和家庭情况介绍);户口本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一寸近照1张;能够及时取得联系的电话;高考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收到后补寄)。
邮寄地址:南京市中山路55号扬子晚报 利群阳光助学办公室
邮编:210005
助学热线:025-8685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