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见习记者 孙智广)本一批次志愿填报中暴露了哪些问题?对本二批次的志愿填报又有哪些启迪呢?昨天,记者采访了邗江中学副校长、高三年级资深老师徐广卫,请他为广大考生指点迷津。
A
本一报江苏高校比例高达70%
【问题个案】邗江中学的小李,总分388分,理想高校是东南大学。而东南大学的预估线是387分,因刚刚“踩”到预估线,小李在选择专业时很郁闷:他所喜欢的是一个热门专业,在专业选择上肯定没有优势。他又查了一些省外高校的预估线,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预估线也都在380分以上,读这两所学校应该没问题。但是,小李的父母不愿意他到离家太远的城市。最后找到了徐老师,徐老师毫不犹豫地建议他读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大是‘985’高校,从知名度到学校的实力都不比东南大学差,有许多专业都很不错。”
【指导意见】考生报考志愿时,家长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家长都把眼光盯在江苏、上海几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分数线水涨船高。“以今年为例,本一批次报考江苏高校的比例高达70%。以邗江中学为例,仅报考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考生就有四五十人。”今年江苏、上海地区的分数线至少要抬高10分左右,考生的风险大大增加。从长远看,考生完全可以选择省外一些名校。
B
学校取舍矛盾,梯度不明显
【问题个案】小潘考了353分,“我这个成绩有点郁闷,高不成低不就。好的学校没把握,档次低一点的学校一大批,但又不知道选择哪一所好。”在填报志愿时,他斟酌再三,难以取舍。为此,他列出了自己的填报草表,发现A、B、C三个志愿学校的预估线差不多。小潘焦急万分。
【指导意见】A、B、C志愿分出梯度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仍有考生因志愿梯度不明显而“翻船”。这些考生多集中在350多分的分数段内,考生成绩没有什么优势,学校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其实,高校录取还是以分数优先,如果所填志愿不分梯度,A志愿没有被录取,被退档,那么B、C志愿学校很可能因为人员已满而拒录考生。等到征求平行志愿时,不确定性就更大。建议考生,充分搜集院校信息,分出梯度。
C
达线考生放弃本一,着眼本二
【问题个案】小柳只有355分,报考任一所本一学校他都觉得没把握。他和家人商量,“随便报两所本一学校得了,把重点放在本二批次上。”
【指导意见】类似这样的考生完全没必要放弃。不妨冲击一下本一批次,在院校的选择方面,多考虑省外高校,品牌专业,被录取了更好;倘不被录取也无所谓。
D
选择省外高校缺乏技巧
【问题个案】徐老师告诉记者,有的考生有到外省读书的意愿,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省外高校。“前两天本一批次考生中,来咨询这个问题的考生并不在少数。”
【指导意见】选择到省外高校读书,首先当然是选择中心区域,比如省会、经济次发达城市,“这个很好比较,通过网上一些资料很容易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再则,对高校的了解不能流于表面。一般而言,老牌学校肯定要比新合并学校文化积淀深,“一定要通过学校简介,弄清楚学校的‘前生今世’,重点学科是什么,特色学科是什么。”
E
放弃志愿填报,选择复读
【问题个案】小丽预估自己的成绩在370多分,但是分数出来后,发现刚过本一线。看着周围不少同学都报了好学校,她黯然伤神。她认为自己发挥失常,报本一希望不大,报本二又不甘心。和父母商量后,决定放弃志愿填报,选择复读。
【指导意见】填报志愿不应有任何攀比心理。如果选择复读,智力状况、意志、心理、承受能力都要面临考验,还有经济压力等。有时,当年的成绩就是一个人的本来水平,一定要对自己各方面情况有充分估计。建议考生,抓住一切机会,因为即使到了一般的本科院校,也还可以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