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弘扬中华革命文化
D.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34.被马克思称为“文化的活的灵魂”的是
A. 思维科学
B. 自然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哲学
3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D.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3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是
A.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B. 把物质归结为无知的具体形态
C. 把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
D.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37. 朱熹说“理生万物”,“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种把“理”看作世界的猪仔和本原的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3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运动绝对性
39.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也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这表明
A. 人的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
B.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C. 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40. 有人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柯本质的区别。这—观点没有看到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 能动性
B.阶级性
C. 客观性
D. 规律性
41.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 权威专家
B. 经典理论
C. 实践
D. 大众意见
42. 下列关于真理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真理的相对性表明人们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B.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C.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 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4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①斗争性 ②同—性 ③普遍性 ④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4. 人们常用反式脂肪酸来改善食品的外观、口味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但从人类健康的角度来看,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又与肥胖症和心脏病的形成有关。这说明
A. 联系是普遍的,两个事物必有联系
B.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C. 事物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就是质变
D. 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不可知性
4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① 事物任何形式的运动、变化
②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 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6. 从矛盾的角度看,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是
A. 主要矛盾
B.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 次要矛盾
D. 次要矛盾的主要矛盾
4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必须做到
①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从实际出发
② 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 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④ 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破除一切规则的束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8. 在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结构
49.下列观点不符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是
A.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犮展的历史
B. 社会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绝对独立性
C.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
50. 下列关于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反映的产物
C. 遵循客观规律是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变化而不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