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甲型流感、金融危机、食品安全等10多个社会热点出现在试卷中
本报讯(记者 姚德春 张瑜琨)3G网络、预防甲型H1N1流感、金融危机……这些社会热点,全部进入了今年的中考考题。昨日,武汉市中考的三门科目中,《语文》和《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空前绝后”的联系生活,贴近实际,把握热点,让不少考生感觉题目似曾相似,难度不大。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这些科目考卷所涉及的社会热点达10多个。
生活气息人文气息很强
“语文试题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很强。”汉口某重点初中的语文高级教师感慨地说,试卷能力考查许多直接来源于语文教材,这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甲型H1N1流感”、“刚刚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等社会热门话题给试卷带来了一股时代清风。
对热点的考查形式也颇为灵活。其中,“甲型H1N1流感”是以修改病句的形式出现。而对今年6月1日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有关制售不安全食品将采取“假一罚十”的热点问题,则采取综合性学习的方式考查。
生活气息最强的是《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它几乎囊括了近一年来国家和武汉市的重大事件。如“武汉市启动‘四倡五治’活动”、“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主题班会”、“3G手机”等。“热点与考点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华中科大附属中学初三思想品德备课组老师说。
历史紧扣现实,突出时代感
《历史与社会》今年是首次参加中考,该科目除了秉承以往《历史》科考试强调基础的特点,还通过“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等考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试卷的“社会”意味。第31题考查中国历史部分,第1问涉及到社会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读图然后答出武汉位于长江之滨,接着引出辛亥革命、一五计划中建成的长江大桥等与武汉相关的历史知识要点,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情景创新。
武汉市一位历史与社会备课组负责人评价说,书本上的知识点毕竟还有些“生硬”,有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不容易到位。但是当书本知识与社会当前的事件结合起来后,这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允许“打小抄”,题目开放不封闭
“当孩子们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释现实社会,去理解生活中他们所看所听甚至所想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知识。”
“题目开放,答案多元。”武汉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说,《历史与社会》开放性,是该学科考试的最大特点。
首先是考试形式的“开放”,主要特征是考试允许学生查阅、参考有关资料;评卷时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答题方法和过程。其次,是试题内容的“开放”,表现为:题目开放不封闭;答案多元不唯一;评分采意不采点;创新加分是正理。同时,试题紧扣时代性,结合现实热点,贴近社会实际。特别是非选择题应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强调学以致用。
中考试题中的社会热点
【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1.5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过1.2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颗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作文题点评◆
中学语文老师——
想拿高分不容易
武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今年的作文不再是根据一则材料或一个故事来写,这样一来,考生可以选的体裁就很丰富,擅长不同文体的学生都可以发挥,且作文起点不高,学生都能动笔,写作余地很大,很可能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尽力而为”带点“减压”的意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易于写出真情实感来。
华科大附中初三语文备课组:
今年的作文题太可爱了,但想说爱也不容易。“尽力而为就好”,从材料到提示语清清楚楚,简单明了,没有设置审题障碍,又是耳熟能详的话题,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但动笔以后想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也不容易。首先是论据不太好找,其次是“为什么”不容易挖掘。
“尽力而为就好”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否一定要紧扣原材料中体现“人的天资”不同和“环境因素”差异,就要看最后的阅卷评分标准如何确定了。
本报记者 何辉 张瑜琨 实习生 吴雪丽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