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二七土地上,有一所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郑州市第二中学(简称郑州二中)。你了解她吗?她的历史怎样?她的原校名是什么?她的原校址又在哪里?她现在属于哪一类学校?
郑州二中是我省最老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是当时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仅有的重点中学。首任校长、首届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全部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郑州二中,革命先烈为二中一代代师生留下了什么?
一、百折不挠,前仆后继
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抗日战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待兴。这三个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历史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郑州二中为了支援抗战,争取郑州的早日解放,付出了很多很多……仅校址就搬迁了六次:从郑州迁到嵩县,从嵩县迁到宝丰,从宝丰迁到内乡,从内乡迁到陕西,又从陕西回到郑州,这六迁校址,充分体现了我党游击战争思想在战乱期间中学教育办学上的成功探索。
郑州二中历史上的五次更名再次证明我党教育文化的历史厚重:
1、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南战区二中(当时我省仅三所战区中学)。
2、解放战争时期的河南省省立郑州县中学(郑州原名曾为郑县)。
3、1948年郑州解放,郑州二中又发生了三次更名。
(1)郑州市市立第一中学(完中体制)
(2)郑州市第一初级中学(高中部外迁,参与郑州一高的创建)
(3)郑州市第二中学(60年代被确立为省重点,随后恢复了完中体制,1978年被上级确定为市重点中学,2005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丰富的经历,光荣的传统,厚重的文化,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的校训成就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战功显赫的将军、身居要职的党政领导、蜚声海外的专家学者、成绩卓越的行业精英。升学率的不断攀升,考入名牌大学的层出不穷……一代代二中教师的百折不挠,一批批二中校友的前仆后继,一个个对二中关心关爱的领导和家长,成就了二中,也成就了自己——二中有了你才有价值。
二、求真务实,跨越发展
回顾过去,求真务实,成效显著;登高望远,跨越发展,从成功走向成功。二中师生遵循着“要想做总是有办法的,不想做总是有理由的”基本方针,结合“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围绕“校谐则兴、校高则立、校特则活、校美则育”的办学理念,实践着省委、市委、局党委及各级政府“求真务实,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彰显出一项又一项跨越式发展的成果:
1、二中的版图:由原来的25974㎡跨越到71760㎡。
2、二中的教职工:由原来的142名跨越到300名。
3、二中的学生数:由原来的1500多名跨越到4600多名。
4、二中的荣誉:数量质量上都有显著跨越。数量上曾创下一个月荣获七块奖牌的历史奇迹,质量规格上不仅保持了市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方面的传统荣誉,而且还跨越到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实验学校、全国优秀课改实验学校的先进行列。
三、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厚重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爱扶持,使郑州二中高规格的教师队伍建设呈现不凡:国家级专家助理、奥赛教练员、骨干教师;省级劳模、名师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市级名师、拔尖人才、中心组成员,这些高规格教师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二中全体教师的69.5%。名师出高徒,近年来,36位二中骄子考入了清华、北大;257名二中学子进入了复旦、人大、浙大、交大、北航、同济学习深造。名牌引领、居高不下的升学率引起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他们专程邀请二中解答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高升学率背后的核心经验是什么?怎样看待高中教育转型?郑州二中衷心希望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莅临指导、传经送宝、指点迷津。让咱们大家的二中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