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综合馆效果图。

校武术队队员风采。

■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
【学校名片】
厦门三中创建于1924年,是一所具有85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以“明德齐贤”为校训,以“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为办学思想,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为办学目标,办学成效日渐显著。
2006年,学校通过省二级达标校的评估验收,又启动了省一级达标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先后斩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福建省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厦门三中共有67个教学班,近三千名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湖里区和思明区。学校占地面积72094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4507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明:拥有综合楼、电教楼、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幢,教学楼5幢、宿舍楼2幢;有4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5个、排球场3个,还有网球场、足球场等;学校食堂、体育馆和地理生物园正在兴建。
该校学生登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这在厦门中学生中尚属首次;武术队在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武术教育项目被批准为省级体育特色项目;学生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也有傲人成绩。今年468位考生参加高考,实际本科已上线人数达到146人,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今年高考,厦门三中用数字再一次证明了自己。468位考生参加高考,在没有本一指标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位同学上了本一线,实际本科已上线人数达到146人,其中本二上线人数达到93人,这与市教育局此前的期望——16名相比,超出近6倍。专科上线率更是达到90%,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杨乾同学还以596分的好成绩,名列湖里区在校文科考生第一名。
近年来,厦门三中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在提高,今年更是达到了历年最好成绩。三中领导说,这与每位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分不开,“我们的老师不单要管教学,还要承担较为繁重的德育教育。”
厦门三中“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这个“特色”体现在三方面:绿色教育、体育运动、科技创新。这一办学思想,最大化地发展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素质。
学校管理
像企业引入质量管理体系
2004年,学校率先在全省公办中学中,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一直延续至今。“产品生产,中间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问题,哪怕是其中一个细小的工序出错,就会生产出次品”,三中校长陈闽杰曾说,企业生产讲究的是过程,每个过程都要监控到位。他发现学校教育跟这有些类似: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同样强调过程,其中一个掉队了,就成为“次品”,影响学生的总体质量。学校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治校,强调全员参与管理,不仅效果好,还实施全程监控。
到目前为止,学校仍在沿用这个管理体系,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研究和讨论关系全校师生利益以及学校发展的大事。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中层领导竞争上岗,激活了学校用人机制。在德育方面,成立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和部队、派出所、社区等相关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绿色教育
学生登上可持续发展
教育国际论坛
2007年11月16日上午,厦门三中高二学生陈嘉玲、陈思毅、童博登上了北京第三届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国际论坛的演讲台,就保护厦门白鹭,用英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与嘉宾发言。之前,3位同学花了10个月,完成了《厦门白鹭生存环境的现状分析》报告。
这也是厦门市中学生第一次登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其实,像这样的研究课题,学校有很多,几乎每位学生都参与,比如垃圾分类、碳酸饮料对学生的影响、中医方面等等。一般是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课题,课题完成后答辩。
校领导说,学校从2006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成员校后,3年来,不断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挖掘教材资源,在各个学科中开展课堂主渠道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探索,并结合学校创建省市绿色学校的活动,在师生中展开绿色教育。此外,还开展以ESD教育为框架的校本课程开发,共有41门校本课程被开发。去年,学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示范校。
健康第一
校武术队两年获51枚金牌
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历来重视体育工作,多渠道挖掘和发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篮球、足球是学校传统优势体育项目。校武术队成员在学习之余,常年坚持训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术基本功。在各地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仅2006年、2007年,参加香港武术精英赛就分别获得28枚金牌、23枚金牌,其中,王骏杰、陈智坚等一批武术运动员,大多被体育院校破格录取。学校的武术项目也被批准为省级的体育特色项目。
足球是学校的另一大特色。在多次市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2007年,厦门三中获得百事球王争霸赛厦门赛区高中组第二名和初中组第三名;去年,又代表湖里区参加市“金桥杯”青年足球联赛,获得第五名。
科技创新
在全国机器人竞赛中
屡获一等奖
学校给出了一份表格,写满了在机器人大赛中,厦门三中获得的好成绩。老师们说,市级比赛已经获奖无数,在省赛,甚至全国的比赛,厦门三中都有傲人成绩。
2006年,黄鹏程、温逸群同学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高中组机器人足球(大场地)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刘盛达、黄森阳同学在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单向机器人竞技赛中获二等奖;2008年,刘岛野、叶强同学在第十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中,获中学组机器人轨迹赛项目一等奖……去年,爱好机器人设计的朱雷同学,因为成绩优异,被纽约州立大学FREDONIA录取,并获得每学期3000美元的奖学金。
这就是科技创新,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校本课程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3年来,共有62人次在市科技创新活动、电子制作比赛和动漫制作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在2007年,获得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近期目标
创建省一级达标校
创建一级达标校,对于一所原本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从2003年的三级达标,到2006年的二级达标,厦门三中仅用了3年。现在,厦门三中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跨越,向着一级达标校迈步。
校领导表示,这不是为了拿到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以创建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品位。作为湖里区下属第一所省二级达标校,学校理应起到龙头作用,打造湖里教育品牌。
湖里区委、区政府对学校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努力争取专项经费。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湖里区的经济尚处于较困难时期,仍然下达概算资金2520万元,用于校体育综合馆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审批和地质勘探,力争今年10月前开工建设;批复地理生物园立项,下达概算资金113.92万元,目前该项目基本完成招标前各项工作,力争今年9月中旬前完成建设;批复网络专项经费40万元,批复特色教育经费50万元,为学校创建省一级达标校和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