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卷】
科学试卷难度保持稳定,题型、题量也没有改变。试卷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科学知识应用能力是能力考查的重点。
重运用能力
试题在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大多数问题体现了这一要求。如: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传染病的预防、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光的反射与折射、溶解度、电动机、能量的转化等,都是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
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途径和方法。试卷中一些题目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科学在解释现象,或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这样的题目分值比重较大。如双向控制楼梯灯设计、电热毯的电路分析、塘栖枇杷的繁殖和种植条件、奥运火炬在珠峰顶燃烧条件分析、化工厂废水的处理、杭州市土培塘桥的拆除方法分析与计算等考试内容都体现了这个要求。
重实验能力
试卷重视对实验能力考核,在实验思想、实验设计和探究过程等方面都有考核。如:对实验常见仪器(显微镜、滴管、量筒等)的使用、Fe(OH)2的制取、人体呼吸过程不同气体的实验鉴别、水果电池的实验现象分析和推理、实验时变量的控制、对实验中的问题提出猜想等,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又要注意实验思想和实验探究能力,仅靠“死记硬背”难以学好科学。
重开放思维
学生的创新体现在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试卷考查了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初步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如生命探测仪的知识、生物起源的米勒实验等,有的知识看上去是新的,但学生可以根据科学知识与能力作出综合判断,有的小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第28的南方雪灾、29题的地震波、37题的拆桥等问题的考核,需要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