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际吸收;认知协调
12.创设;体贴
13.投射
14.剥夺学习权利
15.潜在威胁
四、名词解释
1.定型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即使某一位教师的外貌谈吐并不符合这种固定的看法,人们还是会按照这种固定的看法去看待和解释教师们的行为。
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合作: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二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4.竞争: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群体.是介乎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组织机构中,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为实现目标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规定其行为规范的人群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有:④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②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③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
2.(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